2)第756章 变化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仿制品,用的就是这种柴油机。武汉造船厂对于大型柴油机的研制已经接近尾声,用不了多久,清末从德国购买的“海琛”级等吨位居中的铁甲巡洋舰就可以换装中国芯了。

  不过,现在对于舰船,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还只能望洋兴叹----千余吨的驱逐舰努力一下还能生产,稍上规模、能够驰骋于万里海洋的大型、超大型军舰就没有这个能力了。

  这也是中国几十年要补的功课,肯定不能一撅而就,以现在财政上在海军上的投入,能把“九江级”规模造出来郭大司令就会高兴得从梦中醒来。

  当然,对大型军舰,张汉卿也不会因为目前条件不具备而就停止了探索的过程。在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繁忙国事中,张汉卿不忘海军人才的培养,他向德国政|府提出了为中国建造训练舰的请求。

  虽然不屑于建造不久后沦为“鸡肋”的战列舰,但是世界海军的建造趋势一定是向着吨位更大、装备更先进(并不是唯火力论)的方向迈进。

  唯有吨位大,海军才能走得更远,1200吨的“九江”级只能勉强在近海游弋,确实不够看的。

  之所以选择德国,是因为其它国家根本不允许中国在海军上的发展,特别是英美日。中国的陆军强大之后对各国的态度他们在“五卅”事件中看得很清楚了,如果海军能够像陆军一样哪怕只有一半的实力,它们还能在中国耀武扬威吗?所以无论从技术输出或者直接买成品,他们都对中国全力封锁。

  而让德国建造一艘大一些的军舰并不违反《凡尔赛和约》条款的精神。因为其规定德国军舰可以用于训练及海岸防御,并有4艘巡洋舰的建造空间。

  而德国早就跃跃欲试了,它们已在规划“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原本会在1926年开建。这是一级排水量达6000吨、满载8000多吨的庞然大物(对中国而言),有3座三联装150mm的主炮、3座双联装88mm防空炮等,外加4座三联装533鱼|雷发射器,还有两架水上飞机。

  这样的军舰对海军强国英美来说无所谓,对日本来说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因为这种配置也就中规中矩。

  可是对中国来说却有质的变化,因为从1000多吨一下子跳跃到6000吨,绝对不仅仅是数字的差异,那是鸟枪换炮的感觉。毕竟,军舰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不管是自造还是购买,世界上不超过十个国家。

  当然,中国名义上只是买它来“训练”,所以数量不能多----其实也没有多余的钱来大量买这种成品的,中国需要的是开拓眼界、积攒经验。

  正史上德国本来采用柴油机作为它的动力系统,无奈当时技术不成熟而采用两台蒸汽轮机,导致这种设计极为浪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