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九章 孙子兵法的错误运用,明朝三大营的落寞_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搞定了。

  想象一下父祖都曾御驾亲征塞外,认为自己亲征也一定是出师必捷。

  皇帝决定御驾亲征,三天后出发。

  可是明朝的大臣们可不这么想,兵部和吏部的主官都纷纷劝谏。

  就三天?

  三个月准备也不一定可以啊。

  打仗不是儿戏,需要长时间的规划。

  结果英宗不听,一意孤行,劝谏者治罪,结果朝堂再无反对声音。

  这年七月,英宗和王振带着调集的大军出发,出居庸关往西开拔,号称五十万,实际估计有三十万到三十五万人。

  王振对待军国大事极为儿戏,出征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本就没有细致周密的筹划,就仓促出发。

  进入山区后士兵又冷又饿,物资和粮食的保障根本没有提前进行,兵士没有准备秋衣,苦不堪言。

  而瓦剌听说明朝皇帝亲征,他们就先撤退,观察明军的态势,准备诱敌深入。

  而王振听说瓦剌有撤军退却的迹象,就跟皇帝说是天威所致,瓦剌已经害怕的撤军了。

  王振以为瓦剌军撤退,也就就坡下驴,宣称获胜,班师回朝。

  可是,这问题就出在回去的线路上了。

  明军应该按计划原路返回,从大同经宣化,过土木堡,经怀来城,入长城的居庸关,这就回到北京,当年成祖朱棣出征塞外就是这个线路。

  不知怎么搞的,从大同出来,传令皇帝要途经蔚州,军队就来了一个右转弯,往南奔蔚县去了。

  可是刚走了四十多里,军令又变了,要军队改向东行,往宣府方向走。

  原来,问题出在王振身上,他想让皇帝路过他的家乡,也让家乡人看到他的地位和权势。

  可是走了一段路,他想到这几十万大军,去他家乡,他在老家田地众多,万一人马踩踏他的田宅,那可就不好了。

  他就又去改变皇帝的心意,皇帝对王振言听计从,就发生了这样的一日之内军令多变的事情。

  其实有人建议皇帝,此时明军就奔蔚县走,然后入长城紫荆关,就安全了。

  而且也不绕路。

  可是,年轻的皇帝可能觉得不按照成祖的胜利路线回京,那多没面子啊。

  还是命令明军绕路回宣府,按原路回京。

  军国大事,就这么折腾了几天时间,前进速度缓慢,粮草也跟不上,士兵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可是,瓦剌大汗也先可没闲着,当他发现明军兜了个大圈子,他可就有时间直接追击到明军了。

  他带着兵马,马不停蹄地去追杀过去。

  明军经过宣府,在土木堡,可是瓦剌也先的骑兵先头部队也追上了,明军拼死抵抗,算是稳定了战线。

  这时有大臣趁天色上没有黑,建议皇帝立即再走二十多里就可以入怀来城,王振不准,因为他有一千多车的财物没到,没经过勘查就决定土木堡的高地扎营等候。

  还有大臣苦劝皇帝,敌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