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五章 内部创业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恐怕多数人是靠手艺吃饭。

  如果让这些手艺人去下海创业,恐怕许多人会掉进商海里淹死。

  跟你说吧,我理想的员工结构是父带子、老带新,让东华的员工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

  陈立东讶异的看着这位掌柜人,说了句:“卧槽!你真够狠。这是学太阳国那套终身雇佣制?”

  罗浩得意地说:“八级工+终身雇佣制,我要把这种技术积累和传承牢牢掌握在东华的手中。

  你可能不知道,那些老员工真的就是宝贝。

  对了,山姆人修电机划道线收1万刀的故事听说过吧。”

  陈立东笑着说:“当然听说过,你没来的时候我亲自抓员工培训,还给大家伙讲过。”

  俩人说的那个故事主要内容是:

  1923年,山姆一家大型工厂的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

  为了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公司把十几位国内顶级专家请来“会诊”,但一连数月,毫无所获。

  后来,他们请来刚刚移居山姆国的日曼国科学家史坦敏茨。

  史坦敏茨经过仔细检查和精确计算,用粉笔在电机的一个部位划了一条线,吩咐说:“打开电机,把此处的线圈减少16匝,故障就可排除。”

  工人们照办了,电机果然运转如常。

  史坦敏茨向这家工厂索取1万刀的酬金,这在二十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工厂老板质疑:划一条线竟值1万刀?简直是敲竹杠!

  史坦敏茨莞尔一笑,随即挥笔在付款单上写下这么两句话:划一条线,1刀;知道在哪划线,9999刀。

  老板折服,爽快的付了钱。

  这样的事情,在东华不胜枚举。

  比如技术大拿陈天一,常常能为他人所不能为,被别的技师、大师们赞誉为“不是人”,其实他真的不是“人”。

  比如新晋大师吴佳丽,虽然已经是东华电子的副总经理,但她更喜欢和工人们在一起,更喜欢手把手地教一些新员工掌握手工加工电子元器件的技艺。

  东华电子新建了厂房、新上了贴片流水线,但是在老元件厂手工贴片并没有放弃。

  有一些电路板并不能够放到线上加工,比如某种火箭、某颗卫星上的电路板,还需要手工做出来。

  想当年吴佳丽和燕无总厂工会主/席周芳华都是焊电路板的巧手,现在东华电子接贴片订单接到手软,不再为生计发愁,吴佳丽就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传授手艺上。

  她带徒弟总会倾囊而授,学到什么新知识也总是第一个想到与徒弟分享,生怕他们不会。

  一年前东华名声噪响、金身加持后,一些特殊加工任务被安排过来,比如火箭、卫星上的电路板。

  接到这种任务,吴佳丽会与她的几位徒弟亲自上手。

  一个电路板小至如同半个巴掌般大小,上面却有密密麻麻的数十种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