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9章:山雨欲来风先起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惑。

  只见张启功面色凝重地说道:“赵弘璟当初封到阳翟,阳翟乃贫瘠之地,何以赵弘璟竟能私底下凑起一支私军?他的粮饷哪里来?军备哪里来?”

  “不是前兵部尚书徐贯与前户部尚书李粱私下挪动么?”赵弘誉皱着眉头说道。

  张启功闻言摇了摇头,正色说道:“户部的账目清点不清,这是正常的,当年我大魏遭受五方势力围攻时,户部耗尽国库的存金,一方面流入市集填平市集的米价差额,一方面又向国内贵族借贷,如此庞大的数目,会有出入在所难免,并不能肯定就是李粱截取了税金……殿下别忘了,当初赵弘璟还在大梁时,虽然主持户部,但李粱与他的关系并不融洽。当然,那位李尚书与咱们也并不融洽就是了……”

  “唔。”太子弘誉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兵部也是相同情况吧?”

  张启功轻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当年朝廷允许国内贵族筹措私军,由于战况险峻,兵部在没有登记的情况下,就将军械库的器械发放给了国内的私军……既然前兵部尚书徐贯与太子殿下并未一路,那就索性让他背了这责任。”说到这里,他在笑了两声后,忽然严肃了表情,正色说道:“总而言之,兵部与户部,与赵弘璟多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赵弘璟却能在短短半年前,凑足一笔钱财,私底下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私军,若非那日派了禁卫前往阳翟,我等还被蒙在鼓里……”

  太子弘誉闻言,一边用手指敲击着桌案,一边沉思着。

  张启功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有一伙人,在私底下给赵弘璟提供着资金,帮助后者积蓄力量。

  至于究竟是谁,太子弘誉也不得而知。

  不过无所谓,赵弘璟花费了大半年积蓄的那些可怜的兵力,早已被他派遣禁卫设法除掉了,如今的赵弘璟,只不过是丧家之犬。

  唯一让太子弘誉感到顾虑的是,他至今仍没有找到赵弘璟的下落,因此他暗自猜测,赵弘璟是否有可能逃到赵弘信、赵弘宣、赵弘疆这三位外封的兄弟那边。

  这三位外封的兄弟,与太子弘誉的关系并不是很和睦,庆王弘信就不用多说了,当年赵弘誉借「金乡屠民」一事将其一脚踹到宋郡,庆王弘信至今还未摆平难缠的北亳军,对他赵弘誉可谓是恨之入骨;而桓王赵弘宣,因为长皇子赵弘礼的关系,一直以来就对他赵弘誉抱持敌意;唯独剩下燕王赵弘疆,与他赵弘誉以往并未发生龌蹉,但是此人在北疆与桓王赵弘宣同进同退,因此与太子弘誉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不,邀请诸兄弟回大梁见证登基大典的书信发出去已有十日,唯独肃王赵弘润应邀来到了大梁,其余赵弘信、赵弘宣、赵弘疆三人,皆没有任何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