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5章万松书院_回到明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局面到了元朝时也没有改变,直到大明立国后施行海禁,又加上倭寇年年骚扰,杭州才衰落下来。不过这种局面毕竟才百余年,而其繁华富饶的大都市地位却历经了数百年,此时的杭州居民骨子里并未失去那种应有的气势。

  如今重新开海了,杭州又成为对外通商贸易地第一口岸,又有严嵩这个年轻能干的知府在此镇守。加上它元气未失、底蕴深厚,此时的杭州刽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皇帝从余杭门入了杭州城,驻于孤山脚下的临时行宫。知府严嵩以及杭州大小官吏、镇守太监齐来迎驾,于西湖楼外楼设宴接风,好一阵喧闹至夜方休。

  次日,严嵩又来见驾,听候皇帝对于杭州治政地垂询。严嵩的准备远比谷大用周详,对答如流、谈吐不凡。正德皇帝闻言大悦。不禁向杨凌投以一道赞赏的眼光。

  谷大用、严嵩这些管理税赋通商、地方政经的文官和许泰、李森、白重赞、许泰等可信可用的武将,可都是出于杨凌的举荐。现在看来,杨凌果然有识人之明,这些人干的还真是有声有色。

  正德皇帝听罢严嵩的陈述,呵呵笑道:“来呀,给严爱卿看座”。

  严嵩受宠若惊,连道不敢,杨凌笑道:“皇上赐座,岂能推辞,你就坐了吧”。

  “是!”严嵩长揖一礼谢坐,这才欠着屁股坐了半边椅子。正德皇帝喜滋滋问道:“朕此次南巡,便要看看江南各阜地发展,了解一下地方民情。严卿,听你方才所述。杭州现在工商兴隆、交易广泛,朕甚是欣慰呀。你且说说,尚有些什么情况?”

  严嵩拱手道:“皇上,杭州工商业发展十分迅速,不过苏州近在咫尺,以发展工业为主,是以臣在杭州,则以商业为主,彼此互补,又不必太过争夺资源。

  如今,杭州商业有四百三十三行,是最齐备的商行大阜,借助运河、海运和陆运之便运,枢纽结于天下。已和东瀛、朝鲜、吕宋、南洋、波斯、大食等近五十多个藩国和地区建立了贸易。

  在商业上,由于朝廷取消朝贡制度,代以通商贸易,平等交易,各取所需,而且制订了详细的律法,臣依律行事,又得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所以没有什么大问题。

  杭州居民现在百四十万,每天消耗鸡、猪肉食巨量,已有农户专门饲养,以此为生。官府对此予以保护和鼓励,一旦因瘟病或出售困难造成重大损失时,官府是会予以补给的,以免伤了这些农户的元气。

  此外,杭州乃是大阜,人口太过重多,现在城中专门出资雇佣了些无业游民,专司防火、防疫事务。每年尤其是夏季,务必清除城中污垢垃圾,以免产生流病……”。

  他看了眼正德脸色,见正德笑吟吟地十分高兴,便继续道:“说到工农业,杭州自然是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