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讲座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着湖边的石板路,两人边走边聊,气氛出乎意料的融洽。

  聊上学的事,聊看的书,聊以后的打算,一个高谈阔论,一个就安静的听,往往起一个话头就停不住了。

  春天是观赏颐和园最好的时节,空气暖且清澈,湖面波光潋滟,几只水鸟在游船周围潜水又在另一边浮起,只站这看着就觉得身心愉悦。

  轻松的时刻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两个小时过去了。

  天色还早,但该回去了。

  两人出了园子,蹬着车子一路奔到了人大校门口,周佳是这的学生。

  吱的一声,她捏停了车子,却不下车,细长的腿往旁边一撤,轻松撑着地。

  “我是大一经济学系的。你呢?”周佳扭脸看着徐柠。

  “图书馆系的,我名声大,你报我的名字都知道。”徐柠笑道。

  “明白。你平常都在哪,老虎洞那边?”周佳脸色有些微红,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就问出了这话。

  “不是,我几天才去一次,上次是赶巧了,我多数在宿舍看稿子。”

  “嗯。……那我回去了啊。”周佳抬手摆了摆。

  “回去吧。”徐柠点点头。

  一直等周佳骑车进了校门,徐柠这才调转方向离开了。

  ……

  徐柠种的君子兰终于长出来了。

  七盆幼苗,在窗台上一溜摆开,青绿色的芽跟透明似的,看着特别娇嫩。

  “哎,品相怎么看的?这几棵能看出来吗?”徐柠问曾军道。

  “这哪看得出来。哎,好像是有长宽比吧?越圆润的越好。还看厚薄,纹路,色泽什么的。”

  “没有固定标准?”

  “没听说过,看着好看的就是好呗。”

  “哎?”徐柠突然灵光一闪。

  好家伙,竟然没有评选标准?那岂不是谁嗓门大谁说的算?

  也对,君子兰原产国外,传到国内也就几十年,而真正火起来也就这一两年的事,哪有什么标准啊,都是慢慢摸索的。

  这样的话,炒作倒是方便的很,张口就来啊。

  可惜自己这几棵花苗太小,不然高低得自封个花王。

  俩人正赏花,宿舍门猛地推开了,李杰说道:“听说了没?今晚上理一阶梯教室那边有讲座,美国回来的专家,你们去不去?”

  “讲什么的?”

  “好像是讲什么信息化?好多人都准备去听呢,谁跟我一块去?”

  “你不听刘老师讲的弗洛伊德了?”徐柠笑道。

  八十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大学生中特别火,像什么精神分析,需求层次,都是挂嘴边的词汇。这倒是跟后来的三体有一拼,不知道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一节课不听没事。哎,信息化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知道啊。”徐柠笑了笑,“互联网你知道吗?Internet,因特网。”

  李杰摇头:“没听说过。”

  “就是把很多台计算机串联,能互相联系成网,就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