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六章 就业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柠跟几个高管的谈话,并不是正式决议内容,也不打算公开,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却就此定下了。

  既然不追求更高的市场份额,那么营销支出自然可以大大削减了,这也是意外的好处。还有则是,公司很快要成立新的团队,加大力度向其它厂商推销自家的零件,比如处理器,比如硬盘……

  当然,像IBM、苹果、以及戴尔这样的重点竞争对手,是不大可能买他们的核心零件的,而只会选择英特尔或者摩托罗拉……。但对那些市场边缘的弱势厂商来说,这无疑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征途公司的零部件性价比极高,能让他们在市场上多不少的优势。

  ……

  今年的国企改革进度明显加快了,所谓改革,其实就是让有的倒闭有的合资,有的卖掉。但造成一个很严重的结果,下岗潮……

  李维特意打来了电话,提到了这事。

  “今年就业形势可不大好,特区这边来了很多人,不少都是国企出来的。”

  “我知道,京城这边也不少,但还好吧,不算太严重。”徐柠说道。

  只今年,就将有三百多万职工失去工作,这还是刚刚开始,等到九十年代末,那是一年一两千万。

  原本人人羡慕的工人身份,突然就变得一文不值了。面子上的事还是小事,怎么生存才是大事,人太多了,国内根本没有那么多工作安置那么多的人。而每個职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影响太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这几年全力吸引投资的一个原因,国内急需要大量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岗位。

  事实上,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多年后,就业都是国内头疼的大问题。几亿的劳动力人口,与其说是人口红利,不如说是人口负担,每年为了解决上千万新增就业人口,很多事情都不得不为此让步。比如不得不维持并不健康的经济高投资高增长模式,比如为了保就业,不得不拖累产业升级,容忍高耗能的低端制造业继续存在。

  一直到一几年后,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就业问题才猛地轻松下来,这才能提产业升级的事。

  “要不你手下的厂子多招点工人?”李维问道。“鞋厂不是招人多吗?”

  “鞋厂那边的岗位早就满了,本来厂子要做生产线自动化升级的,现在也停了,但还是招不了多少人。倒是你那边,以后多投资衣服鞋子一类的劳动密集型工厂,银行那边也多资金扶持一些,制造业才是真正能吸纳就业的。”

  “我知道了。”李维说道。

  挂断电话,徐柠站起来抻了个懒腰,然后走出了办公室。

  今天天气不好,他心情也跟着有些低沉,工作也没什么心思,干脆出去走走。

  开着车,他出了园区就直奔顺意县城去了。

  这边变化确实是挺大的,成片的新楼,还有更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