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一章 投资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月底,AIM公司本月的AI1电脑月销量数据基本确定,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六万台。如果估计不差的话,其单个型号的月销量排名将上升两位,仅次于Commodore公司的C64。

  能有这样的成绩,重要原因是近几个月在北美以外市场的突破,其中欧洲就卖出去了两万台,在日本也有五千台的销量。

  跟销量相对应的,AIM的月盈利超过了两千五百万美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Lemon公司。

  赶在1987年前,陆明他们的处理器设计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开始流片了。所谓流片,是指先生产一小部分,供测试使用。

  不过,他们设计的处理器还是没办法在国内生产,设备加工精度不够。只能找国外企业加工。

  不过,这就又带来了一个问题。找谁代工?

  综合考虑后,最终还是选定了日本东芝。

  这年代,日本的半导体还没有沦落到只能供应材料跟设备零件的地步,几乎打通了半导体全产业链条。不管是集成电路设计、设备制造这样的产业上游,还是封装测试这样的生产末端,都有相当不错的技术水平。加上日本电子产品风靡世界,整个上下产业形成了闭环。

  如今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跟汽车行业差不多,在基础技术上还是不如美国,但在实际的市场表现上却成为了让美国十分头疼的存在,正在大幅度挤压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市场。

  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好日子也实在不多了,广场协议只是宏观上打压的第一步,先击溃的是日本的电子产品出口,而日本半导体又是极度依赖本国公司的芯片需求的,结果就是电脑跟电视这样的产品卖不出去后,半导体企业也跟着受损,空有技术产品却卖不出去。

  等日本的电子产品出口被彻底扼杀,那些电脑、电视业务丢失,那半导体企业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技术衰退,变成材料供应商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这样花的时间还是太久,美国等不起,所以配合的策略还有扶持日本半导体的竞争对手。韩国被选中,其半导体产业就是这个背景下迅速崛起的。

  相比之下,韩国半导体产业就远没有那么独立全面,从一开始就在控制之下。

  美国公司正在把订单从日本大量转向韩国,提供技术、投资、以及开放市场。

  当然了,这些都是以后,至少现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还是世界一流,而且好说话啊。人家一看你是美国公司的牌子,恨不得一句话一鞠躬,总比那些美国公司狮子大开口来的舒服。

  ……

  农历已经是腊月了,年底总是所有公司最忙的时候,账目要年终核算,业务要年终总结,还有明年的发展计划,总之是一堆的事。

  徐柠正在办公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