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五七章 这是一个春天_护国公主宋晚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在中国包括云南在内的大多数省都有,但这个时代的农民不可能懂授粉之类的农业技术,只能由自然授粉,最终导致玉米产量低得可怜,同样也很少有人会种这种东西,根本对农业没有任何实质帮助。事实上直到民国时候玉米仍旧不是主要农作物,平均亩产更是低得可怜,山西的玉米普遍不过百,很多地方的农作物产量统计中根本就看不到这个。

  玉米威力的真正释放,关键就再于育种。

  自然授粉不行。

  人工辅助授粉作用其实也不大。

  有用,能让产量增加,但依然无法摆脱鸡肋状态,最多接近小麦在北方的产量,南方甚至更低,那么明显小麦更划算。

  而玉米威力的真正释放,手段也只有一个,杂交,这是唯一办法,自交种的确也可以,但那是现代,是多少年选育的,在这个时代想要使其增产就是杂交,两个自交系之间进行杂交以获得拥有杂种优势的种子。

  但只有一代。

  第二代产量就直线下降。

  但优势明显,至少可以比自交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是一个质的改变,农民会由对玉米不感兴趣变成感兴趣。尤其是冬小麦和玉米在北方的轮种会使北方旱田也能形成稳定的两熟,而这个时代北方最好也是两年三熟。

  杨庆之前就是辅助授粉。

  这个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淮西玉米治种区绝大多数都已经掌握辅助授粉,实际上很多皇庄自己也已经开始以这种方式治种。而此时他在淮西的育种田里搞的是杂交种,未来他的原则就是自交种搞科研选育培植更好的自交系,然后两个自交系杂交成单交种。未来甚至扩展到两个单交种杂交为双交种,甚至三个单交种杂交成三交种,那时候才是玉米威力的彻底释放,这也是整个二十世纪初美国玉米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最早在一九零几年时候美国科学家研究出了玉米杂交。

  至于技术……

  好吧,他承认是被某种神秘力量醍醐灌顶了。

  不过这种只是初级阶段的杂交育种,并不需要太高端的技术,这全是二十世纪初基因技术还没诞生前搞出来的,不牵扯什么高端东西,就是单纯的植物间管理,只不过管理的程序很复杂而已。

  杨庆亲自教授的第一代杂交育种田已经开始种下,今年他就能带着那些徒弟搞出第一批单交种,接下来会在淮西一带试种。但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限制了良种流通,要想释放玉米杂交威力,必须在每一个有条件的地方都设立育种站,然后由这些育种站培育杂交玉米种。江浙暂时不需要这种东西,因为这里的粮食足够,杨庆搞杂交玉米种是为了吸引西南山民出山到河南,同时以汉民用这个在西南山区扩展。

  这样他需要几个试点。

  需要让那些山民看到新种子的威力,只有他们都看到了好处,才会真正走出崇山峻岭,只要能够从云贵山区抽出一百万山民,然后再移过去一百万汉民,这片土地的稳定也就彻底解决。

  同样他也可以重新填充河南。

  这样就把腾冲列入自己的第一批试点好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