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章 又遇难题_商海情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作的了。”

  牛慕琳说话的语气很冷,话外之音也有了很明显的送客之意。让旁边的贺左戎戎和艾瑞莎也是略显尴尬,毕竟人家已经有赶自己走的意思了。

  可王直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牛小姐!请不要误会。我生在江城,长在江城,对你们祖上的传奇故事了解一些,对‘宏锦’的独门绝技‘羽锦’也知道点。”

  说完,王直合理一口茶,看向牛慕琳,正色地说:“小时候,我家邻居有一位刘姓老爷爷,对你们牛家经商、行善的往事如数家珍。自山西闯关东扎根江城,在清乾隆末年,从大车店,兼营油盐烟麻粮食开始起家,经过两代人锐意经营,悉心管理,有了很大发展,成为了江城首屈一指,也是‘北方四大家’之一。当时,牛家人从江城进京,一路上不住别人家店,不食别人家饭。成为富甲一方的富商、巨商后,牛家人从没有忘过本,行善积德的事做了很多,冬舍棉夏舍单,二八月开粥厂……这些传奇故事我从小就听。所以,我知道‘羽锦’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对于王直说的这些,贺左戎戎和艾瑞莎当然不知道,但很认真地听完了。而牛慕琳却知之甚详,从她小时候,父亲就一直在给她灌输牛家祖上的荣光。

  王直说的这些显然都非常准确,这也让牛慕琳放松了先前的芥蒂,脸上显露出惊异的表情,说:“没想到,王先生对我家过往的事情了解这么多。有些我都不清楚。”

  笑了一下,看向贺左戎戎和艾瑞莎,王直接着说:“‘汉风’这个品牌我想牛小姐也知道一些,是以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为主基调的服装品牌。而贵店传承的手工织造技艺产出的‘羽锦’非常适合运用在‘汉风’的高端私人订制方面。所以,我觉得‘宏锦’同‘汉风’的合作前景会很好的。对我们而言,可以提升高订的品质,而‘宏锦’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正视着王直,牛慕琳思考了一会儿,说:“‘宏锦’虽然只是一个小门店,也可以说是个小作坊。但我们一直秉承传统的手工制衣工艺,从不大批量生产加工,品牌也只属于我们自己,与‘汉风’合作我们的传统就会被打破。更何况‘羽锦’是纯手工织造的一种面料,图案、花色都是提前设计好后,靠手艺人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虽然品质很高,但出产却非常有限。况且,现在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也只有我家店的几个老人儿,他们现在也很少接订制的活儿了,基本都是在织自己喜欢,符合我们需求的‘羽锦’。”

  听了牛慕琳的话,王直认真地说:“‘羽锦’中国传统的丝制瑰宝,如果没有传承,很快就会失传的。只有不断寻求发展,依靠市场的活力,这门技艺才能够传承有序,发扬光大。”

  听了王直和牛慕琳的对话,艾瑞莎接口说:“虽然我不太了解‘宏锦’的历史,对‘羽锦’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布料。但我想,艺术只有传承才能保持生命力。”

  轻轻叹出一口气,牛慕琳非常无奈地说:“不瞒各位,我也在为这件事着急呢!掌握这门技艺的几位前辈,都非常固执。他们始终坚持祖上定下的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而自己的后背里又没有人愿意学的。就导致了现在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更难的是,我父亲虽然也着急,但他也固守着家训,任由这些老人儿的固执己见。”

  “牛小姐!既然是这样,你看看能不能安排个时间,让我们同你父亲和那几位老人家见面谈谈呢?”一直没有说话的贺左戎戎问。

  “是呀!我也非常想亲眼看看‘羽锦’的织造技艺。”艾瑞莎说。

  看着王直、贺左戎戎和艾瑞莎三人,牛慕琳显得很纠结。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试试吧!虽然这个店现在是我负责打理,但经营的最终决定权还要我父亲做。他现在也就一周来一次,其余时间都在研究‘羽锦’技艺,都成痴、成疯了。”

  “有这么背后说自己父亲的吗?”门口传来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