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工匠有声,伤兵无言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工匠有声,伤兵无言

  “草民姓王,今年四十五了。”王老汉弓着身子,老老实实地答道。

  朱媺娖听了略感惊讶,她还以为这老汉起码五六十了呢,没想到才四十几。

  巡抚龙文光都快六十岁了,看着却比王老汉还年轻。

  同样四十几的黎玉田,便说是王老汉的儿子,也是有人信的。

  人和人还真不能比。

  “王老丈应是大匠吧?觉得如今在这军器局做工如何?”朱媺娖又问。

  “好。”王老汉先吐出一个字,随即皱纹深刻的老脸上便露出笑容,“草民是大匠,草民的两个儿子也都评上了正式工匠,如今每月底薪就能领到三四两银子,干得好还有赏银拿。

  我那乖孙儿钟娃子再也不用挨饿,儿媳妇也不暗地里发牢骚了,一家子都觉得日子有奔头了。

  这一切都是公主的恩德,草民要谢公主···不,谢监国啊!”

  说着,王老汉便不禁眼眶湿润,冲朱媺娖跪下来道谢。

  “王老丈不必如此,快些起来。”

  朱媺娖说着,军器局大使反应快,立即上前拉起了王老汉。

  接着,朱媺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制作铠甲的事,王老汉都一五一十地回答了。

  朱媺娖了解后,感觉对盔甲长如今的生产效率大致满意,这才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

  说起生产效率,朱媺娖就想起了郝光明曾经提过的流水线、机械化生产。

  但在第一次来军器局视察后,两人就有过商议,一致觉得,还有不到一个月张献忠大军就会来到成都。

  大战一触即发,并非让军器局改成流水化作业的好时候。

  流水化作业生产效率固然比如今军器局作坊式、个人式生产效率高,却也是需要时间磨合的。

  军器局毕竟有这么大,有一千多工匠,要改换成流水线作业,估计没一两个月难以磨合熟练。

  而流水线刚开始的时候,必然还会有不少出差错、需要纠正的地方,生产效率也许还没如今高呢。

  至于机械化生产,目前主要是指充分利用水力、畜力来加快、加大生产。

  但这类机械不是说朱媺娖一张嘴就有的,郝光明从后世弄来相关的机械设计图,工匠们造出来、安装调试好,也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还不如想让工匠们按老方法加班加点的干,等打赢了张献忠再弄畜力、水力机械。

  ···

  视察完军器局,朱媺娖又带着两百人的卫队(男女各半,分别从李岩、红娘子的亲兵营抽选),顺路从蜀王府接上李岩及昨日挑选的四名侍女,一起前往伤兵营。

  “监国驾到!”

  听到外面传来一声高喊,正躺在床上休息的李保田与同病房的其他几个伤兵相互望了眼,立马挣扎着要起来。

  现在李保田已经明白,监国就是来成都的那位公主,伤兵营是公主下令建立的,也是公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