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6章 便是太平秋_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部乐器,演奏起来自然也是气势恢宏。

  乐起。

  虽然乐师们并没有唱出《秦王破阵乐》的词,但席间的诸将却已经纷纷变了脸色。

  因为这词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熟悉。

  没有人不会唱!

  而随着乐曲逐渐变得激昂,这些歌词也在所有人心中激荡。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主盛开昌历,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秦王破阵乐》的词汇,含蓄浑厚,质朴典雅,是梁朝初年时诗风的典型。

  这是当年还是秦王的梁太宗打赢刘武周,凯旋而归时,将士们为了欢庆胜利,旧曲填唱新词,改编而成。

  而后,在梁太宗登基称帝后,又令掌管音乐的太常丞重新编制了音乐,令当朝几位名臣重新编制了歌词,按照舞图排练,让这首曲子最终成型。

  真正的《秦王破阵乐》,还需要与特殊的舞蹈相配合。

  按照史料记载,《秦王破阵乐》的舞蹈并非女子舞动长袖、款扭腰肢的那种优美之舞,而更倾向于一种战阵。

  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

  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

  舞者一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

  后用马军两千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外奏之。

  也就是说,跳舞的都是军中甲士,一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胄以银装饰。在气壮山河的鼓声中,这些人像是军阵一样不断变幻、往来刺击,雄壮异常。

  后来,甚至还组织两千骑兵在宣武门之外表演《秦王破阵乐》,给三品以上官员以及那些被抓回长安激活“能歌善舞”天赋的“蛮夷酋长”看,展现梁朝的赫赫威名。

  《秦王破阵乐》,一人可唱、一名乐师可奏,同时,也可千百人合唱、合奏。

  故而,在梁朝的近三百年中,《秦王破阵乐》不仅传遍了梁朝全境,可传到了西域,传到了北疆,传到了梁朝的光辉照耀的每一寸土地上。

  ……

  此时,由于没有提前准备,所以乐师们演奏的都是纯乐曲,没有甲士们的舞蹈,也没有气壮山河的合唱。

  但仅仅是这熟悉的旋律,也已经让军中将士们纷纷落泪。

  其实,单纯的乐曲或者歌舞,能够带动的情绪是十分有限的。

  重要的是乐曲或者歌舞背后所蕴藏着的情怀。

  想当年,梁太宗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十六岁雁门救驾、十八岁起义兵、二十三岁一战擒两王、二十四岁平定天下。

  短短六年,荡平四海。

  而后的二十余年中,海纳百川、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