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章 第九十二章杜诚_风起太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刀,对阵三四名青壮年,却不落下风,可谓宝刀不老矣。他见到这一幕,油然而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感。

  皇帝看到这里,没能忍住,轻声笑了起来。周启年的闲话家常,醉翁之意不在酒,皇帝也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周启年卸任前,是兖州刺史,正四品上。

  吏部有铨选授官之责,不明白这里面门道的百姓们,都觉得吏部很厉害,称其为天官,实际上,也就那样,因为吏部铨选授官的对象,是五品以下的官员,朝廷的高品秩官员,去何处,授何职,拍板做主的人,是皇帝,吏部也就走个形式,接下圣旨,做个记录,发放告身文书而已。

  周启年想要谋求京职,绕不开皇帝,他这份请安奏本,就是在和皇帝沟通此事,只不过方式非常婉转。

  皇帝看完了他的奏本,明白他无意告老还乡,还想继续为朝廷效力,琢磨着该把他往哪里放了。

  长安城中的选人,参加吏部铨选,选个三年五载,才去任职,不算稀奇事,选个十年八年的,也不乏其人。不过周启年这样的老臣,先帝时的进士,他登基后,也没啥大过错,勤勤恳恳为官,兢兢业业办事,这么多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帝不理不睬,让他坐几年冷板凳,就是皇帝寡恩了。

  皇帝琢磨了几个位置,都觉得不合适,有个位置,合适倒是合适,时候却未到,一时之间,他倒犯难了。

  四月下旬,皇帝点了杜衡入勤学殿陪太子读书,周氏深感不安,给定远侯写了一封信,到了五月中旬,定远侯收到了这封信。

  他看了信,皱着眉头,沉默半晌,才让人召了幕僚陈先生来书房议事。

  很快,陈先生匆匆忙忙赶了过来,他进了书房,向定远侯行礼,口称:“都督!”

  定远侯杜诚,时年三十七岁,定远侯是他这一支祖上传下来的爵位,他的职官是双河都督府都督,驻地就在弓月城。

  “陈先生来了,快请坐。”杜诚看到来人,眉头稍微有些舒展,请他入座。

  陈先生,大名陈禹,跟在定远侯身边数十年,是定远侯的心腹之人。他们主客二人,公事上配合默契,私交也不错。

  “多谢都督。”陈禹告罪入座,询问道,“都督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定远侯把手中的信递给他:“先生请看。”

  陈禹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眉头也皱了起来。夫人信中所说之事,都不是小事,必须妥当应对才行,容不得半点轻忽。

  “都督的意思是?”他没有抢先发言,想听听定远侯的想法。

  “阿衡走不了,夫人不放心将他单独留在长安,不会走,阿若一时半会儿,大概也不肯走,我想让阿磊带着人,去一趟长安,先生以为如何?”陈禹未到之前,杜诚就将此事想了又想,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