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66章 开封之策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人虽不说比案齐眉,但却也是相互恩爱,骤然听到妻子落入朝廷之手的消息,就如同五雷轰顶一般,虽然朱家太子在信中保证不会伤害红娘子,还说理解他当初反叛朝廷的行为,希望他能弃暗投明,但李岩的担心却一点都不能减少。

  弃暗投明,重归朝廷,那是不可能。

  当初被关进死牢时,他就对这个朝廷失去了最后的一点信心。

  这两年随着闯营流荡,目睹各地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是易子而食的惨剧后,他想要推翻明廷的信念就更是坚定--只有推翻这个旧朝,建立新朝,改革吏治,天下百姓才能有活路。

  朱家太子所言,不过是笼络人心的虚伪之言,他不会上当。

  但想到红娘子,他有一种锥心之痛……

  如果他不降,红娘子必死无疑。

  “大哥。”

  正哀叹痛苦之际,脚步声忽然响起,耳朵响起弟弟淳厚的声音,李岩抬头一看,只见其弟李茂正快步走来,到他耳边小声说道:“小袁营那边传来消息……”

  小袁营,就是袁时中营。因为在袁时中之前,就有一个姓袁的大掌盘,并号“袁营”,所以袁时中营被称为小袁营。

  ……

  闯营在商议对付太子之策时,太子朱慈烺同样也在思索对付闯营之策。

  对于开封之围,参谋司的几大参谋提前两个月就在讨论了,后期又有吴甡的加入,期间朱慈烺绞尽脑汁的回忆,将后世一些重要的总结教训加入其中,令参谋司和吴甡既惊讶又困惑,当然有时也会有狂喜,因为太子点出了一个他们都没有想到的关键点。

  在惊讶困惑狂喜中,参谋司先后讨论出了三个解围计划,交到了太子的手中。

  或者是,这是上中下三策。

  上策就是以稳为主,以势博人,不着急解开封之围,而是调集几十万的大军,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调来黄得功或者是刘良佐一部,甚至可以从山海关调兵,采取大范围的包围之策,分别从洛阳和归德两路徐徐进逼,一路走,一路挖掘壕沟,构筑工事,渐渐合围。

  河南地方穷困,李自成五十万大军停在开封城下,人吃马嚼,每日消耗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官军两路进逼,截断了流贼粮饷的来源,想要攻击官军,但官军挖掘了壕沟和工事,以流贼的攻坚能力,必然铩羽而归,最后流贼只有两个选择,要不拼死攻下开封城,夺城中的粮食以养军,要不就是撤除开封之围,在官军没有完全合围之前,从洛阳和归德之间的狭小地带逃走。以李自成的见识,一定会撤围逃走,因为就算他攻下了开封,开封城残留的粮食也不足养活他五十万大军,何况他一旦进城,官军两路围困,他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而一旦撤围逃走,官军两路追杀,李自成必然大败。

  如果官军在李自成的撤退道路上预先挖掘壕沟,全歼李自成也是有可能的。

  上策是一条必胜之策。

  灵感来自与湘军对太平军的绞杀,当初湘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绞死太平军的。

  但这条上策有一个最大的弊病,那就是耗时长久,最少需要半年,甚至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所需粮饷更是一个天文数字,非朝廷所能承受。同时以崇祯帝的急脾气,也不可能忍受那么久,即使对自己儿子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容忍度。因此,上策不能用,只能弃。

  中策,官军不打朱仙镇,而是直扑开封东南的禹王台,再绕到开封城北,不惜一切代价在开封北门和黄河南岸之间建立一座营盘,这样就为开封打开了一条救援之路,通过黄河水道,粮草源源不断输送到开封城中,流贼想要困死开封的策略就失败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