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0章 改进_1911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必须先满足德军的需要,一年之内都很难大量向中国交付了。这四架是第一批,第二批要什么时候才能交付,只有天知道,所以中国最好自己动手进行仿制,德方愿意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协助。

  对此,李思明也没说什么,他早就做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准备。拿到图纸之后,南宛飞机制造厂立即开始动手开始仿制。按照元首阁下的要求,他们首先用水泥制造若干个比例为一比一的机身和机翼模型,等模型做好之后便将用泡桐木纤维制成的、厚度仅一毫米的纤维板固定在模型上,然后刷上粘合剂,再铺上一层,再刷,再铺……一共十层。完事之后再用气囊对胶合板进行加压,将十层纤维板压得浑然一体。等到粘合剂干透之后便放掉气囊的气,将机身外壳从模型上取下来,在里面安装各种必要的设备,安装完毕后,两半机身粘合,裹上一层铝制蒙皮再加上几圈加强筋,搞定!这样做的成本自然比原版的要高得多,但远比原版要坚固,轻机枪子弹根本就打不动它!

  毫无疑问,这是借鉴了二战时期蚊式轰炸机的制造工艺,习惯了高标准严要求的李元首怎么可能让自己手下飞行员驾驶着那种木头框架加帆布蒙皮拼凑起来的玩意儿去作战!他要么就不玩,要玩就玩最好的。

  第一架自制的战斗机在半个月之后完工了,李思明再次跑到南宛去观看样机试飞。

  他看到,采用新工艺制造出来的飞机虽然重量比原版增加了一些,但并没有影响飞行速度,而且试飞员在试飞的时候动作比飞原版时要大胆、泼辣得多,也更具攻击性————飞原版的时候试飞员可不敢这样玩。

  “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大,可以接受。整体结构比起原版来结实太多了,很多更具攻击性的飞行动作飞原版的时候不敢做,但它却可以很流畅的做出来!”试飞员下了飞机之后兴奋地评价道。

  李思明大为满意,说:“那就采用这套工艺,加大力度生产!”

  厂长说:“没问题!不过能不能想办法从外国进口动力更强劲的发动机?速度掉了这么多,我们的飞行员驾驶它进行空战,可能会吃亏的!”

  李思明说:“我帮你留意吧,如果有动力更强劲的发动机我马上想办法引进。”

  厂长说:“最好连全套技术图纸一起引进!”

  瞧瞧,这位厂长大人多聪明,一说要从国外引进发动机,第一反应就是连图纸一起弄过来!

  李思明说:“没问题的,包在我身上。”

  一战时期的飞机所使用的发动机动力普遍都比较低,只有两三百马力的样子,听起来有点寒酸。不过这样的动力,对于总重只有半吨左右的木头飞机来说已经足够了,马力更强劲的话,机身还不一定吃得消呢。至于那些重达好几吨的轰炸机怎么办……好办,多装几台就是了,简单得很。大家都还没有认识到航空兵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知道一款动力强劲的航空发动机有多重要,要进口并不难。

  这个李思明百分之百可以打包票。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