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17章 吐蕃与賨人_瀚海唐儿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的人。

  快穷死的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就那么回事。

  目前的张周,面临的就是这么个情况,直接行郡县那是想都别想,就是不靠赞普和六法宗做背书来行统治,都是不可能的。

  张鉊仔细思考了一番,现在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封赤旺徐赞为巴王。

  将已经被张鉊控制牢固的大非川、东女国(玉树一带)、松潘府、西山诸羌(横断山脉这一带)从吐蕃帝国的范围内切除,设置宣慰司管理。

  而真正的吐蕃腹地就变成巴国的领土,以赞普赤旺徐赞的名义来治理,这样的话,只能还是用开霸府的方式。

  那么就可以设置一个巴王霸府,霸府在政治上设立巴国国相,总览国中大小政务,军事上设立护巴兵马使,统管全国大小军事。

  至于巴王,则居于神都洛阳,委派国相和兵马使处理国事。

  这样在名义上,国相和兵马使是巴王的下属,但实际上是朝廷委派,巴王并不能插手任何一点。

  而除了国相和兵马使,巴国霸府中的其他职务,超过七成都会留给当地人。

  这相当于是用中央朝廷的力量,来为投靠中央王朝的当地贵族做权力上的背书,从此将他们和朝廷绑定。

  政体上,朝廷还会直接承认当地封建主的封建藩镇地位,按大小分为侯、伯、安抚使、镇抚使四级。

  这样就可以将巴国内部切成大大小小上百块贵族领地,使他们很难形成合力。

  军事上,重新选定桂,也就是军户,这吐蕃原来,是跟大唐一样,用的是府兵制,只不过吐蕃的辅兵的贵族气息更浓厚。

  现在朝廷从最基层,重新选择桂,就可以给大周提拔最基层那些地位低,但是有勇力吐蕃平民、农奴的机会。

  只要能在全高原选出两万个桂,那这个政体,基本就能稳定下来了。

  同时对于能力或者地位确实出众的当地人,也可以调到中央来担任官员。

  从宗教上来说,在巴国立活佛,各活佛下,依次设立大德、上师、都僧统等僧官体系。

  具体在高原的逻些、林芝、山南(锡金、不丹地区)、阿里,各设活佛一名,再于大昭寺中派驻汉地六法宗活佛一名。

  以大昭寺活佛为首,宗教事务,由大活佛协调四活佛处理,这一大四小活佛不可世袭。

  当然,明代形成,满清继承发扬光大的金瓶挚签等制度,肯定是要安排上的。

  对于册封的每个高原上大小贵族,都必须要将指定的接班人,送到凉州或者敦煌接受六法宗的教育。

  等他们通过六法宗的考核之后,再到宫廷里,给皇帝兼无上天做两三年的护卫,此后才有资格继承爵位。

  这样做呢,表面上的好处,自然是这些继承爵位的大小封爵会对朝廷更加忠心,但实际上却是在插手封爵内部的传承。

  因为六法宗学习和作为宫廷侍卫最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这些继承者们履行完职能回去之后,搞不好就会发现家里的一切都变了。

  父亲很可能更喜欢时常伴随在身边的其他儿子,母亲和舅家很可能在内斗中落败,甚至父亲已经去世,家中大权被叔伯兄弟谁谁夺取,那都是很正常的事。

  这样干的话,继承者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依靠朝廷的力量来夺回失去的一切,这样一来,朝廷的力量,就可以更深入的参与到当地确立权威。

  张鉊将政策一条条的写好,随后让尚书令冯道召集五位参知政事和礼部尚书商议,润色之后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逻些。

  不过,这可不是照此执行,而是要发过去让郭天策召集论波仁、朗杰江措,以及主动投靠朝廷的吐蕃大臣商议并提出意见。

  毕竟他们才是当事人,综合了他们的意见,改进之后,才能成为定制。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