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三十六章 京察风云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咽了回去。

  如今,他已失在兵事上的话语权,对兵事建言,无论好坏,再说什么都没人信了。

  “只等彼等事败,才可得一线转机。”杨国昌思忖道。

  崇平帝首先看向贾珩,问道:“贾卿,觉得如何?”

  贾珩想了想,道:“臣以为,还是当以稳妥为要,边军不同于京营,边将缺乏约束,又临敌虏,与京营颇有不同。”

  这话其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贾珩也只能如此,如今崇平帝踌躇满志,他也不好多说其他,否则就是不信任南安、北静等人,容易引起无端争执。

  真就类似道长对海瑞说,满朝文武,只你一人是能臣、贤臣、忠臣?

  南安郡王笑了笑,道:“圣上放心,甘肃总兵胡从敬,宁夏参将吴腾,当年曾在老臣手下为将,老臣与保龄侯此去,定当劝说他们清查空额,行实兵实饷之策。”

  保龄侯史鼐,适时拱手道:“圣上,固原、延绥二镇,老臣愿往点查兵马,整顿军务。”

  北静王水溶也慨然说道:“大同、宣府二镇,小王愿往。”

  此两地并未如前明,设三边总督和宣大总督等职,但河东、河西、宁夏、山西等地巡抚,这些都是文臣。

  崇平帝见着这一幕,心头也有几分欣然,自京营整顿之后,只觉千头万绪,一下子就有了破局点,原本不太恭顺的五军都督府,也寻到了突破口,刷新吏治更是在如火如荼进行。

  正朝着贾珩先前所言,有条不紊的推进。

  念及此处,不由多看了一眼贾珩,颔首道:“户部,最近也要将饷银完备,押解至边关,齐卿,你操持此事,不得有误。”

  因为杨国昌在操持盐务整顿的事儿,为边军输饷事就彻底交给了齐昆。

  齐昆面色一整,拱手道:“谨遵圣上之命。”

  贾珩见着这一幕,却没有崇平帝这般乐观。

  北静、南安或许会让这些边将收敛一些贪欲,不在明面上向朝廷大索钱粮,但军事上的颓势,并不能得到半分挽回,甚至或许……

  因为欲壑难填,会不会就此削弱边军的戍卫力量?

  要知道这些边将,已经烂透了。

  大多都是军事地主,奴役私兵,说不得还和胡人暗通款曲。

  如没有一场大胜奠定根基,对边军大换血,仅仅凭借南安、北静几人的三寸不烂之舌,用处有限。

  崇平帝见诸事敲定,吩咐军机司员杭敏、石澍二人拟旨:以保龄侯史鼐、南安郡王、北静王三人为钦差,赴六边镇督查军务。

  此事议定,时辰已近晌午,崇平帝唤御膳房赐宴,宴请几位阁臣、军机,午后,贾珩方与一众阁臣出大明宫。

  只是刚刚步出大明宫,贾珩身后就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贾子玉,留步。”

  贾珩迎面看向北静王水溶,面色微诧,问道:“王爷有事?”

  水溶笑道:“小王后日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