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三章 青岛城的潜力_武装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岛城的发展速度超乎了方云和王永民的预料,随着大量的商人和工人的涌入,不管是城内还是城外郊区地价都开始上涨。

  刚开始的时候,城郊的土地可以说是一文不值,第一个发现商机的商人李平,只用了五两一亩的白菜价购买了一百亩土地的使用权,一百亩地足足有六万个平方。

  即便以明朝的建筑水平,简易的临时房基本上全是一楼,但架不住总面积大,六万个平方李平足足建出了六百套临时房。

  就这还是主要是因为李平为了赶时间,再加上这种出租这种临时房他也第一次干,李平不得不谨慎一点。

  一下子建设六百套临时房的投入也不小,尽管一套成本价加上工人的公子也只需要七两银子,可六百套下来那也要四千二百两,加上买地以及其他杂七杂八花费,李平足足投入了五千两银子。

  只是李平很快就后悔了,六百套临时刚一建好,就全部租出去了,而且还是王永民亲自帮他张罗的。

  王永民当然会为李平张罗了,青岛城几十万百姓不能一直住在野外啊,影响青岛城形象事小,关键现在还是四月天,仅靠那些临时帐篷,御寒的功能还是很有限,住久了很容易冻伤人的。

  商人李平不仅一下给王永民解决了几千人的住宿问题,还给其他的商人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让李平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也是应该的,也让其他商人看看,官府并不是只知道向商人收税,同样也会维护商人的利益。

  当然,王永民亲自出面接见李平还有一个小目的,那就是和王平商讨临时房出租的价格。

  眼下青岛城的百姓基本上都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即使王平把租金定的比较高,但只要在百姓的承受范围内,百姓们咬咬牙还是会接受,毕竟相比住那些漏风漏雨又脏兮兮的帐篷,谁也会选择住安全干净的临时房。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加重百姓的生活负担,这是王永民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建青岛城虽然是为了发展商业,但是发展商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改善民生,如果商业发达了,百姓却还在原地踏步,那建青岛城就失去了根本意义。

  经过商讨,尽管是王永民主说,李平主听,不过最后还是达成了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每一套房子一个月的租金一钱一个月,直接租一年的话,只需要一两银子一年。

  一钱银子一个月,对百姓来说,只需要做两天的工,就能租的起一个月的房子,这对他们来说,基本上不会构成负担。

  对李平来说,最多要七年就能回本,七年后,这六百套房子每年至少能为李平提供六百两的收入,这可是相当于六百亩地一年的全部产量。

  实际上登州府的地主,如今基本上只能收两成的地主,这六百套临时房,相当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