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节_坤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说谢母病逝于家中。谢危于是丁忧,回金陵为母守孝三年。

  三年后他二十三岁,秘密回京,正逢其事。

  一朝之间挽狂澜于既倒,助沈琅顺利登基,便与圆机和尚一道,成为了新帝最信任的人。

  无实职在身,却封为太子少师。

  宫中久无皇子也不必跟皇子讲课,反而跟皇帝讲课,可以说是“虽无帝师之名,却有帝师之实”了。

  最近秋意转凉,沈琅渐感龙体不适,曾几次密召内阁三大辅臣入宫。

  具体谈了什么无人知晓。

  但从上个月开始,沈琅便发旨选召了一些宗室子弟入宫与他一道听经筵日讲,这里面还包括他几位兄弟,也包括沈玠。

  燕临与沈玠到文华殿前的时候,日讲已经开始有一会儿了。

  门口守着的太监总管黄德,一见他俩来便连忙凑过来弯腰,低声急道:“殿下和小侯爷今日怎么这么晚才来,都讲了两刻了,您二位这时候进去必要被少师大人看见的!”

  昨夜喝酒时开心,哪儿还记得今日要听日讲?

  沈玠和燕临对望了一眼,觉得头疼。

  这位先生谢危,向来是宽严并济,人道“有古圣人之遗风”,但眼底里也不大揉沙子。

  上回颇得圣上喜爱的延平王不过迟了半刻,也没敢声张,只悄悄从殿门旁溜进来,谁想被谢危看了个正着,竟当堂将他点了出来,要他把昨日讲过的《朋党论》背上一背。

  延平王年少贪玩,哪里背得出来?

  站在那儿支支吾吾半天闹了个大红脸。

  谢危也不生气,反温声请他回去坐下,说昨日可能是他讲太复杂记不住正常,将过责揽到了自己身上。

  延平王坐下后真是羞愧万分。

  当天回了自己府中,便挑灯夜读,次日再到文华殿没迟半分,不仅顺顺当当把《朋党论》背了,还背了《谏太宗十思疏》,叫人刮目相看。

  从此就奋发向上了。

  延平王再丢脸也不过十四岁,还能辩解说自己是个小孩儿不懂事。

  可燕临和沈玠年纪都不小了,要脸的。

  这会儿看着文华殿殿门,听着里面隐隐传来的讲学声,一时都觉得头皮发麻,有点怵。

  还是黄德机灵,琢磨了一下,给出了个主意:“少师大人一向是有事当场就发作了,一旦时间过了便不追究,也从不跟谁翻旧账。尚仪局今日送上来一张古琴,圣上送了少师大人,一会儿两讲茶歇,必要试琴。少师大人爱琴,不如殿下和小侯爷再候上一候,待少师抚琴再进,想必能敷衍过去。”

  沈玠燕临顿觉得救,忙向他一揖:“多谢公公!”

  说完自悄悄去偏殿等待不提。

  姜雪宁也不知燕临和沈玠这时辰去宫里听经筵日讲,会是什么个光景。

  他二人走后,她也很快踏上了回府之路。

  京中大大小小的街巷,她年少时,差不多都走遍了。刚从客店出来,还觉得有些陌生,不大对得上方向。好在没两步,旧日的记忆便渐渐复苏,很快便找到了回姜府的路。

  街上人来人往。

  小贩们挂起笑脸高声叫卖。

  有年幼的孩童举着面人儿追逐打闹……

  一切一切凡尘烟火气扑面而来,沾染在姜雪宁眉梢,她原本紧绷着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这才终于觉得重生这件事真实了起来,不再是先前面对着沈玠、燕临时那种混混沌沌幻梦一般。

  现在她不是皇后。

  也不用总住在那四面高墙圈着的坤宁宫里。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