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4章 君臣相交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心无所虑!”

  “两军交战,乃临阵大将之务。陛下既有忧虑,又能如何,难不成君临阵前,御驾亲征?”

  说到这,王允的口气已经算是非常严厉了。接着,又继续说道:“陛下乃天命之子,当放眼天下,而非一军之争。老夫日渐年幼,能为陛下保驾护航的时日,已然不足。此期之间,若陛下才无所学,国朝何以为继,老夫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王公,朕受教了!”

  见王允动气,刘协不禁暗自自责,抬礼致意。

  “陛下身系大汉社稷之重,万民之望。三军之争,由公卿布筹庙堂,责大将临阵督导。陛下无需尽知,唯善用人尔。州郡政务,亦有牧守、诸吏处置。陛下承国之治,以孝道继之,待人以恩威,纳言以忠恳,赏罚以律明即可。如此,国朝必兴。”

  “王公,吾大汉以儒道之国,而朕习读韩非子这般法家著作,是否有些不妥?”

  说到学业,刘协看着眼前的韩非子,疑惑的问向王允。

  王允眉头一展,不怕陛下不学习,就怕陛下习读诸册,却一无所问。

  “老臣斗胆,敢问陛下,治国以何为重?”

  “这……吾大汉以孝道治国,自是孝道为重!”

  刘协不假思索的说道,大汉传承数百年,孝道为国之大重,礼之典要。

  但王允却是摇了摇头,问道:“臣多有不敬,再问陛下。必欲烹乃翁,幸分吾一杯羹,出为何处?”

  “……”

  王允话音一落,刘协便愣神失色。

  出自何处?

  这根本不用想!

  高祖所言,子孙又怎会不知。

  刘协一下子陷入迷茫之中,高祖此言可谓是大不孝之语。偏偏高祖并天下后,又以孝道治国,颇有相驳。

  “陛下,敢问汉楚之争,谁胜谁负?”

  “吾大汉!”

  “那么,陛下明白了吗?”

  “这……还请王公赐教!”

  刘协虽然聪慧好学,礼仪得体,但终究还是一名十一岁的孩子。

  “陛下,孝道治国,并非有误。然此为国运昌隆,安定长远之用。而乱世之争,国之重者,一如兵法所云,奇正相合。以律令治内为正,以阴诈谋外为奇,方百战不殆。”

  王允不急不忙的继续说道:“正所谓,律明则吏清,吏清则民治,民治则国盛。律令之重,国之大者。法家律令,虽有严苛,然乱世之中当行重典,方醒人心脾,慑其余胆。且韩非之语,重在变通。秦因变法而盛,赵因易服而强,吾大汉遭此劫难,亦乃旧律晦暗,不行变通,无以强基。”

  “王公欲行变法?”

  这回刘协倒是聪明的紧,当即听出司徒所言中的要点。

  王允点了下头,算是承认此事,言道:“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老臣教授陛下韩非子、法经、商鞅书等,所图者亦为法变。不过,变法一事,宜缓不宜急。老臣年迈,自为陛下先驱,效商君故事。”

  “王公……”

  刘协探手呓语,心中颇是感怀。

  商君故事!

  商鞅一朝强秦,夕为己法所杀!

  纵观行变法者,皆无所善身。大汉若是变法,只怕较于战国诸国更难!

  四百年来,不仅是汉室深入人心,连带着汉旧律亦深入人心。

  “陛下,老臣所虑者一,愿陛下通熟诸律,谙习权谋之道,得以持之新政,以免臣身死法断尔!”

  “王公谆谆教诲,朕铭记于心!”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