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听话的,敢造反的,统统干掉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丝毫心痛,跪迎新主而已。

  正史中,也确实如此,偌大的京师,勋贵那么多,除少数几个尽节外,绝大多数迅速的遗忘了大明,选择了变节,没有一点骨气。

  已经对正史烂熟于心的崇祯,岂能对这些人抱有任何幻想?

  在他的命令下,锦衣卫和关宁军再次行动起来,冲进了一个个勋贵恢宏的府宅中,逮人,抄家。

  若遇反抗,直接屠戮,不会有丝毫手软。

  至于他们的罪名,还用罗列吗?不要太多,京营占役、虚冒,打压异己、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等等,一箩筐都装不完。

  “好,好,抓得好啊。”

  “这些人在京师作威作福,无恶不作,早该抓了。”

  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可见对勋贵集团的痛恨,这些人占着那么多资源,能臣没见到,纨绔倒是一大把。

  平日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今天却是可以放声欢呼了。

  崇祯没有留手,也没有看在这些人先祖的面子上,直接一网打尽。

  因为他想得很明白,可以说大明是因为沈浪的到来,在沈浪的鼎力帮助下,才从亡国的边缘慢慢的站起来,获得了新生。

  既然大明都获得了新生,那么这些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勋贵还留着干什么?

  太祖起兵时,手底下也没有勋贵。

  我崇祯定要中兴大明,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陪我崇祯建功立业、重开天地者,再造勋贵。

  当然,他也没有将这些人全部斩尽杀绝,多多少少还是留了一点点情面,除了几个被处死的之外,其余大多是贬为庶民并流放。

  被处死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成国公朱纯臣,崇祯早已对他是恨之入骨。

  先不说他的累累罪行,光是正史中,在大明灭亡的前一刻,他崇祯带着人冲到这厮守卫的朝阳门,这厮却是视而不见,成为他崇祯的掘墓人之一。

  同是姓朱,而且成国公府深受皇恩几百年,最终如此对他崇祯,这和叛国又有何异?

  不杀此贼,难泄他崇祯心头之恨。

  朱纯臣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因为正史中,而现在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一件事情丢了脑袋。

  当然,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他一个,崇祯连国丈都没有放过,不过他还是事先和周皇后商量了一下,不处死,但是家财要全部没收,送回老家安享晚年吧。

  而这次,周皇后没有多作劝说,反而直接赞同。

  她之所以能够对老父亲痛下恨心,最根本原因还是身为一个母亲的身份。

  自己父亲何种品性,周皇后深知,也给予了足够的包容,但有一点她无法容忍。

  正史中,父亲为了活命,居然将他的外孙,自己的儿子朱慈烺交给了入主中原的满清。

  甚至按照多尔衮的指示,直接指认这是假太子,最终导致儿子被杀。

  可以说,这是周皇后最大的逆鳞,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