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急惊风_农家福妻养包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儿急惊风,来势凶猛,恐怕不太好。”

  大夫在诊断病症时用上‘不太好’三个字,也就意味着,这个病人十有八九是治不好了。

  林羡自然知道‘急惊风’是什么。

  一种六岁以下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症。

  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

  上辈子,林羡的外祖父就是山村里的赤脚老中医,她跟着外祖父母生活了十几年,没少看外祖父给人治病,常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哪怕她对从医不感兴趣,闲来无事的时候,也会翻一翻那些医书。

  古代孩子多夭折,急惊风‘功不可没’。

  清宫剧里常演到某位小皇子薨了,死因基本就是惊风。

  沈大毛患上急惊风,昨夜跟着她离家是诱因。

  林羡看了眼前方的宽敞官道,这一回去,她很清楚,自己也就错失了逃跑的最佳时机。

  “林姑娘?”张望又唤她。

  林羡揉揉眉心,压下心头糟乱的思绪,吩咐道:“回去吧。”

  沈大毛是在回下塘村路上发的急症。

  根据张望的描述,是孩子吃馒头吃到一半突然就吐了,尔后发起高烧,林羡猜测,沈大毛今早上已有不适,只是一直强忍着,所以,碰到油腻之物才会一发不可收拾。

  马车停在租车行门口,已过晌午。

  大夫诊出沈大毛的病症后,不肯再收这个病人,怕孩子死在医馆坏名声,张望就把几个孩子带回租车行。

  租车行后院,便是张家人居住的地方。

  林羡被张望领进客房,看见沈二毛和沈三毛坐在椅子上,异常安静,至于沈大毛,正昏睡在床上,由张老板的内人在照顾。

  走到床边,林羡抬手就摸孩子额头。

  ——烫得灼人手背。

  陶氏在旁叹息:“药也喂了,就是不退烧,这可如何是好?”

  “得去医馆。”沈大毛这种情况,必须临床治疗,光靠几贴药不会有任何效果,再拖下去,就算治好急惊风,也会留下一系列后遗症。

  林羡把沈大毛从床上抱起,从包袱里取了自己买的另一件衣裳裹住孩子,向陶氏道了谢,抱着沈大毛疾步往外去。

  沈二毛滑下椅子,追到林羡身旁:“娘,我哥会死吗?”

  他的眼底,有彷徨也有担忧。

  原本没心没肺的一孩子,此刻像极一只迷途羔羊。

  林羡终究没说出最坏的那个结果:“你和弟弟乖乖待在这里,过两天,你哥哥就能康复。”

  闻言,沈二毛忙坐回椅子:“那我跟弟弟在这里等着。”

  林羡留下一块碎银,然后请张望帮忙带路,抱着沈大毛去医馆。

  未曾想,百草堂却将他们拒之门外。

  学徒站在门口,居高临下地看了眼林羡怀里的孩子,不断挥手驱赶:“赶紧走赶紧走,都说了不能治,药也给你们配了,你们还把孩子带来,不是存心给我们找晦气!”

  林羡没理他,径直往里走。

  “我说你这人!”学徒堵紧门口:“家里揭不开锅就抱着孩子去桥头放个碗,老来我们医馆做甚!”

  林羡道:“诊金我会给,现在我要见你们这里的大夫。”

  门口闹出动静不小,已经有路人围观。

  一个拿银针的老者经过学徒身后。

  林羡觉得对方就是坐馆大夫,当即提高声量:“大夫,小儿得了急惊风,请您为小儿施针!”

  那老者扫她一眼,径直走开去。

  显然是不肯医治沈大毛。

  学徒嗤笑:“你这种人我见多了,不就是想让孩子在咱们医馆咽气,回头好讹上一笔,得了急惊风就回家准备后事,也算给孩子积点阴德!”

  周遭,也有路人对着林羡指指点点。

  张望上前,低声道:“林姑娘,要不咱们先回去?”

  ------题外话------

  谢谢以下小可爱的推荐票:“vivo68275120213“、“唦漏心之安”、“爱有多美”、“都是你惯的啊”、“知足常乐”、“u143635066”、“绿色旋律”、“哄哄”、“陌上楼人”、“不懂”,明天或后天会酌情加更的!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