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0章 刑不上士大夫_问鼎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幼度与自己儿子道别之后,洗了一个澡,用了早膳,坐在了那万万人之上的位子。

  接受着满朝文武的叩拜,罗幼度目光在人群中一扫而过,在一位老者身上略作停顿。

  相较死气沉沉的武臣集团,文臣一方是人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确实有着一定文武失衡的迹象。

  但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术业有专攻。

  行军打仗,保家卫国靠的是武将,但治理天下,还得让文人来干。

  倒不是说武将就无治世之能,但真正才兼文武的又有几人?

  一开始对于庙堂上的文武平衡,罗幼度把握得还算到位。

  罗虞朝廷文武之间天枰并未失衡,一部分自然是有罗幼度权衡利弊之功,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原的文官给武臣**踩了大半辈子,比较容易满足,并没有踩在武臣头上的意思。

  但随着罗虞朝廷的疆域越来越广,征伐疲惫的朝廷,需要的治世文臣越来越多。兼之江南、吴越、巴蜀大量的人才涌入……

  江南、吴越、巴蜀不比中原。

  中原是武夫的天下,相对稳定的南边,还是以文人为主的。

  尤其是李景、孟昶,都是附庸风雅之辈,都喜欢重用文采飞扬的文人,什么当世诸葛孔明,江南五鬼,都是吟诗作赋的好手。

  结果显而易见,什么带汁诸葛亮,还有内斗小王子陈觉,都为中原一统做了卓越贡献。

  当然除了这些反面人物,江南、吴越、巴蜀还是有一群被埋没的人才。

  如韩熙载、徐铉、徐锴、游简言,还有鲍修让、沉虎子、沉念,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们这群人进入庙堂,无可避免地将部分江南的风气带入了庙堂,也让文臣集团添加了一针强心剂。

  为了避免文臣完全压过武臣,罗幼度利用迁都,制造中原派系与南方派系的矛盾,分化他们的力量,不至于一方独大。

  此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只是在政治斗争这方面,武臣真的比不上文臣。

  甭管中原派系与南方派系的矛盾如何,但只要涉及文官利益,两个派系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放下矛盾,一致对外。

  相反武臣之间,屁大点的问题,都能闹得面红耳赤,为了点点面子,能够闹得老死不相往来。

  在封建时代,文官掌握话语权并非没有道理的。

  宋白在庙堂上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作为士林的后起之秀,已经成为文坛新生代的领袖。

  他若出事,对于士林来说,将会是一场浩劫。

  而士林恰恰是文官的后盾,人才储备基地。

  罗幼度并未等殿下的文武官员出班议事,而是看着文臣中那位老者,笑道:“张尚书,好久不见。你是文儒领袖,正好朕最近在读孔孟,有一句话未解,希望张尚书能够替朕解惑。”

  老者姓张名昭,可不是三国时的那个张昭,他本名张昭远,字潜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