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五章 我欲摘星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向外的竹签据马,以阻止敌军攀城——这也是越南城池防御之通例。

  城墙之外,环绕着宽二十米左右、深三米上下的护城河。

  中国的护城河上的桥梁,都是吊桥,而山西城的护城河上的桥梁,则是固定的石拱桥,曰“象道”——顾名思义,这个石拱桥,真的是给大象走的:“象兵”是越南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吊桥无法承受大象的体重,乃有“象道”之设。

  不过,“象道”的宽度有限,只能单向通过一只大象;同时,“象道”的坡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被刻意的提高了——限制宽度、提高坡度,可以增加过桥的难度,以保证城池的安全。

  另外,城门并不正对“象道”,走过“象道”,若不及时驻足或拐弯,就会撞上城墙——左转,沿护城河沿儿走上十几米,才是城门。

  还有,正对桥梁的城墙上,居高临下的,是一个箭楼。

  这些措施,都增加了守军对桥面的控制力,加大了敌军攻城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城池的安全系数。

  当然,以上种种措施,于城池之攻守,只在冷兵器时代,方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现在,早就是热兵器时代啦,若城外阵地失守,什么土墙石墙,什么竹签据马,什么象道箭楼,便统统不存在实质性的意义了,山西城的失守,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唯一可虑者,是城北的一座高达十八米的西式塔楼,这座名曰“摘星塔”的漂亮塔楼,既是山西城的标志性建筑,更是防务上的极重要的了望、侦察设施——城外地势平坦,登上“摘星塔”,举目望去,敌军之调动、部署,便一览无余了。

  整个山西城,最早出现在法国人的视野里的景物——那支高高飘扬的“轩”字旗,就是插在这座“摘星塔”上的。

  :。: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