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谁度九重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满

  《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高温多雨的夏季开始初现狰容,也是苦菜等诸多野菜旺盛繁茂的时节。

  日子定在这一天是有其用意的。

  在战国时期之前,不论春秋时期还是更往前的夏、商、西周,几乎所有的大事都发生在春秋两季。春季播种,是一年的希望之始;秋季收获,同时也是征伐获得战利品的时候。至于夏冬两季,一个太热,一个太冷,在轻微的感冒、中暑都会导致极高死亡率的时代,实在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行动。

  所以星官大会便定在了每年各国春种完毕之后。由于道路交通条件极为恶劣,僻远的小国往往需要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赶到王都,日子便只能选择在夏季。

  至于秋收之后?别想了,大雪覆盖之下,远的诸侯国恐怕走到开春也别想抵达王都。

  最初的时候,在星官大会之后,各国星官往往还要留在王都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赶在秋收前返回。可周王室东迁并进一步衰落之后,已经无力进行这样的活动,转而由各大国轮流举办。

  其他诸侯国自然不会愿意承认举办国“观天授时”的正统地位,三天的会期之后便各自离去了。

  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不断提高,而且随着国与国的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小国消亡殆尽,大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的军队开始出现,生活和医疗条件得到提高,战争的烈度也从季变成了经年累月甚至连绵数年,战争的目的也从夺取征服变为占领。

  星官大会也渐渐开始变味,特别是五德始终说兴起之后,政治意味变得越来越浓,本来纯学术氛围的星官大会逐渐变成列国相逐的另一个战场。

  根据唱名的顺序登上天官阁所在的高台后,杨华又一次被眼前的景象震憾了。

  青铜铸就的表,白玉雕琢的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比起明堂那具灰不溜秋、残破不堪的圭表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更让杨华不敢相信的是,另一旁竟然矗立着四尊青铜打造的天象仪。

  作为一个业余的天文爱好者,他多少知道公认的最早天文仪是由西汉落下闳制作,再由东汉张衡改进之后的浑天仪。至于传说中由舜帝制作的璇玑玉衡,由于传下的史料太少,并不为大多数人承认。

  这四尊天象仪并不具备张衡改进的浑天仪的齿轮和漏壶计时系统,但其精妙之处仍令人叹为观止。一尊代表一季,四季星图依次呈现。

  看着杨华兴趣盎然地围着天象仪转来转去,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苌弘有些挂不住了,低咳了几声却丝毫不能引起杨华的注意,只好无奈摇头。

  对于在这个时代能看到类似于浑天仪的东西,杨华并不感到奇怪,任何一种知识都不可能凭空出现,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更需要数代甚至更长时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