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魏国风采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形势了然于胸,随便在街上抓个人也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

  不过多听几处之后,杨华也发现了其中的关窍:这些内容作为谈资尚可,若要真将其当作情报收集,恐怕就多有错谬了—几乎每一个人的版本都不尽相同,唯一相同的便是大魏最强,列国皆有不堪。

  所以在人群中流连了一会儿,杨华便再没有多少兴趣,返车观察起这座魏国城池起来。

  陕地本是虢国故地,是周王室分封出来专门守卫王畿的诸侯国之一,可“假道伐虢”之后,这块地方就落入了晋国的腰包,其后则为魏所得。由此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当初表面上对周室还有些尊重的晋国,实际上也不把王室权威放在眼里了。

  此时的陕地早无虢国的痕迹,整个城池已经修建一新。相比于渑池的狭小,陕地的城池足足要大上四五倍,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也不是渑池可以比拟的。

  城池的布局更与渑池大不相同,主要以商业为主,大街两旁全是出售各种各样商品的店铺,从齐国的丝织品到楚国的漆器,杨华甚至还看到了蜀锦的身影,一个边境城池就已然如此,安邑不知会繁华到什么地步。

  虽然带足了盘缠,杨华此时倒也没有什么购物的欲望,收回注意力与同车的魏国小吏攀谈起来。

  虽是小吏,不过秉承魏人风格,一身华服倒显得二人成了随从一般。同时他深具魏人能侃的特长,杨华但有所问立即滔滔不绝地回应起来。

  从小吏的嘴里,杨华倒得到了不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魏国变法的官方版本。

  只开了个头,杨华便感到一种熟悉的感觉,稍后便更加确定: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照搬魏国法令,但相似之处着实不少。

  正如苌弘所说,各国变法说起来本质都一样,变革的领域也没有多少出入。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同样非常重视农业,除了之前所了解到的韩国种种措施,还有一项独特的“平籴法”。魏国专门设立了几处超大型的粮仓,统一订立粮价,不论遇上丰年还是灾害,粮价始终如一。

  如此一来,农夫的收入便得到了保障,再不会因为价格的波动受到伤害。

  根据小吏所言,由于粮食维持了十年的稳定,近几年农夫家里甚至都不再大量储存粮食,收获的粮食大多卖给官仓,反正买卖的价格都是一样的,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再买就行了。

  魏国的粮仓越修越多,心高气昂的魏国人甚至夸下了“食天下”的海口。能够养活整个天下当然有些夸张,但其粮食储备的数量之多也可见一斑。

  农业上另一项不同便是“尽地力之教”的举措。

  魏国继承了晋国大量开发完善的领地,虽然也大力鼓励庶民开垦荒地,却并不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新增土地上,而是以国家的形式推动农夫进行精耕细作和多样化种植。

  牛耕铁具自不必说了,早就已经普及到了魏国的每一个角落。魏国还专门设立了劝农官,除了负责发布农耕时节之外,还有教农之职,粗放耕种的模式在魏国几乎已经绝迹。

  韩国应该也有劝农官一类的设置,只不过可能如那名水工一样,在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可用之下,只能有所侧重。若是申不害能在韩国变法成功,未必不会是魏国的翻版。

  夺取秦国河西之前,魏国的疆域并不比韩国大多少,但粮食的产量却超出数倍,正是得益于“尽地力之教”的思路下,整个魏国的农业技术发生也巨大的变化。

  杨华暗自比较,农家在农业上的造诣虽然要高一些,而其在滕国期间更是农家最为辉煌之时,但从他们所述来看,最好的产量也并没有高出多少。

  当然,这其中有着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过也足以看出魏国农业的发达。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