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九章 少年郑国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河国府派出的水工,郑国自然便与其攀谈起来。郑国的父亲是一名铁匠,原本隶属于一名贵族,被申不害“国有化”之后,头一年便被考核为中等铁匠,随即便派遣到渑池主管一个工坊的冶铁事宜。

  由于与本地主官是故交,他便将妻儿安置在官驿之中,一来可以离开工匠区图个清静,二来也算多了一份收入。

  虽是工匠的儿子,可郑国却丝毫没有子承父业的觉悟,反而对兴修水利有着浓厚的兴趣。

  除了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书籍之外,他更热衷于溯水而上实地考查水流的具体情况,搬到渑池不到一年,整个涧河盆地的沟河山溪便已了如指掌。

  韩河的任务本来就只考查,来此也不过一两天,对涧河盆地的水利兴建自然谈不上有什么成熟的方案,只不过不想输给一个少年,这才勉强应付。

  可如此一来,郑国就更看不起他了,毫不留情地指责其方案的种种漏洞,各不相让之下争论便无可避免了。

  听了郑国讲述自己的治理方案,杨华不由大为惊奇:郑国竟然想开山筑渠,将引水渠沿山势铺排开来,使整个盆地都得到灌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华在村里修建的灌溉系统与郑国的想法不谋而合,可那毕竟是小打小闹,工程量并不大,很多地方还因地置宜的以竹管代替,至于开山建渠那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的事了。

  此时各国虽然也在大力兴修水利,不过限于技术条件的制约,无不是以挖土成渠再夯土坚实为主,即使偶有需要开山凿渠也是非常小的规模。

  若要将大部分引水渠都建在山间,那将是一个难以想像的庞大工程,难怪韩河会认为其异想天开。

  当然,以郑国这种方法开凿的水利工程无疑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

  以石料为主的沟渠不惧水流冲刷,即使上百年都无需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理论上来说,沟渠的地势越高,可灌溉的面积当然就越广,渠首对河流下切的抵抗能力也会更强。

  夯土的沟渠就不行了,不管怎么夯实,只要水一泡,用不了多久就会松软垮塌,几乎每一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修补。富庶如齐国那样,每年仍要为维护黄河大堤头疼不已。

  听完郑国的讲述,杨华倒不知道如何评判了,两边的优劣都极为明显:郑国的想法效果极佳,但投入太大;韩河的想法效果自然差了不止一筹,却最易实现,也是当前最为通行的做法。

  比较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郑国却是满不在乎,信心满满地说:“建个小泥沟有什么意思?要建就要建全天下规模最大、使用最久的水利工程。大丈夫,当为人所不能方不负此生。”

  韩河冷哼一声,负气而去。杨华却是兴趣不减,丝毫不嫌弃对方只是少年,更对其志向之远大心生敬意,一本正经地与其探讨起来:“开山凿石是个好主意,可是工程太大,若是遇到难以绕过的山间巨石该如何是好?”

  郑国努力作出一脸老成的样子:“先期的勘踏就得选好最优线路,若是实在避不开,我还有一法。”

  “有何办法?”杨华极是好奇,这个时代没有他熟悉的大型机械,甚至连他陌生的火药也没出现,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竟然难不倒年纪小小的郑国。

  “先以大火焚之,再浇以凉水。”郑国自然而然地回道,还真把杨华当作了一个可堪交流的对象。

  杨华闻言一噎,这不就是简单的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么,还真别说,连他一时也没想到这么个简单可行的办法。“这个方法是谁教你的?”实在不甘心智商竟被一个少年盖过,杨华追问道。

  郑国扁了扁嘴,不以为然地道:“儿时玩耍偶得罢了,还用人教?”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