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三章 农家妙手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找食物,到庄重肃穆的餐前祷告,再到现在吟诵欣作的劳动场景,无不显示出他们是一群与众不同之人。

  看了一会儿农家劳动,杨华正欲返回工坊,许行的弟子陈相却前来相请。杨华正对农家大感兴趣,立即欣然应允。

  到了农家居住之地,杨华不由大为讶异。

  最初的几天农家弟子都寄住在水坝工坊里,在有了一定食物储备后,他们便开始修建自己的居所,随即便搬走了。

  早先他也听闻过农家自己搭建的住处非常简陋,但却没想到简陋到如此地步。村子里的夯土草屋就已经够简陋了,而农家所搭的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屋,只是树枝枯草堆起来的窝棚。这些窝棚大多建在向阳背风之处,并没有刻意聚集,皆是根据地势,选择不适耕种之处依山石零散搭建。大的可供五六人居住,小的也就只能勉强挤下一个人。

  窝棚的地面大多垫着厚厚的干草,一块用树藤编制的藤网便算是门了。若不是陈相引路,他根本不相信那些规整的梯田和这些粗陋的窝棚是出自同一批人的手,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绕过几个棚屋,杨华在一处凸出的石台上见到了许行。这块石台约有五六米见方,几根木头撑起一个遮风挡雨的草棚,完全秉承了农家棚屋的风格。

  许行站在台前迎接杨华,两人稍作寒暄之后,便直引杨华前往平台边缘之处。

  踏上平台,杨华却被眼前出现的景象惊呆了:一个巨大的地势沙盘,足足占据了平台大半的面积。稍稍一看,他便知道这个沙盘模拟的正是水坝两岸的情况。

  最让他惊讶的是,其制作之精细,比例之精准,囊括之全面,虽然比起他之前在电脑上看到的高清卫星地图有明显差别,但这是什么时代,纯手工目测,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让他简直不敢相信。

  见杨华在沙盘前站定,许行微微一笑,便顺势拿过一根芦杆,指着沙盘一一讲解起来。

  随着许行的讲解,杨华才发现,这远不止是一个地形沙盘那么简单,这是许行对整个这一片土地的规划设计模型。

  出于对杨华收留的感激,他的规划不仅包括村子让他们耕种的那片土地,还包括了整个村子的全部范围。何处种粟、何处种麦、何处种菜、何处植麻、何处饲养禽畜、何种栽种果桑、何处蓄水堆肥,应有尽有,而且都有充足的根据,极尽地形、土壤、光照、环境之用。

  甚至杨华从许行言谈之间,察觉出农家已经发现了不同植物间种互利的现象,果然不愧是以农冠名的学派,恐怕在这个时代,对于农业的理解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赞叹之余,杨华对其规划却也并不完全认同,毕竟他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农家或许是太过专注于农业,所以整个村子的土地几乎都是农业为核心,没有给其他功能留下余地。至少在杨华的规划里,还会出现一些手工作坊、休闲娱乐的公共用地、宽阔的大路、供水排污系统等等。

  当然,他现在还没来得及系统地进行像许行这样的规划,只有一些零散的想法。他想要的并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生态社区。

  讲完了自己的构思,许行再度邀请杨华到平台边缘。一到平台边,杨华才明白他一再邀请的用意。站在平台上,极目四望,整个村子尽收眼底,比起刚才只看沙盘,又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觉。

  只有站在这里,杨华才发现这两个月来农家带来的巨大改变。

  虽说是将整个沿溪一岸都划给农家耕作,算起来也有六百多亩,但全是缓坡之地。如今这六百多亩坡地,农家已经将其一半多变成了梯田,数以百计大小不一的梯田沿坡铺陈,巍然壮观。

  而在农家的指导下,另一边同样修建了不少梯田,只是由于村民们本身还有一些易耕作的土地,各家劳力又不足,所以比起疯狂建田的农家,数量便少了一些。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