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一切从零开始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施的建设,比较出名的如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的邗沟;魏国的鸿沟、引漳十二渠;楚国的芍陂等等。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除了邗沟主要用于北上争霸外,其他无不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所在国的综合国力。

  以他现在手里这点人手,要想进行如此规模的大型水利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他的目标定得很小,对于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来说,建个三五米高,十来米长的堤坝,这样的小型水库已经完全能满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需求了。虽然目标很小,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是工具,这个时代大部都是使用的青铜和铁制的工具,而铜由于用途广泛,价值较高,并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初步炼铁的技术已经出现,不过由于技术原因,硬度和韧性都不高,大多用来制造农具。而在洛邑这个被遗忘的“孤岛”里,很多人甚至退化到了使用石器的窘境。

  幸好杨华的团队里,匠人的数量不少,很多人都精心保留着自己祖传的工具,让杨华不至于完全从零开始。只不过这些工具数量实在太少,质量也差参不齐。

  为了顺利完成石料的开采,杨华不得不带着几个懂行的工匠,走遍周围的大小山丘,寻找可供利用的矿脉。

  幸好宇宙中最不缺的就是铁元素,洛阳盆地从夏朝便是文明活动的中心地带,周围的山势地形不知经历过了多少代人的勘查,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容易就被他找到了煤矿和铁矿的踪迹。虽然品质和储量都不怎么样,开采难度也不低,但现在他也没办法挑肥捡瘦了。

  趁着杨华找矿的间隙,高石子和泰山则带着众人沿着溪流选定了几处坝址,并按杨华要求在水坝附近建造起几座简易的房屋,以备日后使用。

  几个村子的工匠小吏们也算是最低等的贵族,所拥有的免税土地倒也略有些封地的性质。所以杨华并不担心开采铁矿会受到周王室的阻止,除了铜矿属于周王专有,其他的矿藏并没有什么限制。

  当然,目前的周王室对于直属领地的控制力也弱到了极点,只要各村的族老不报,谁会有精力关注这些自生自灭的村子。

  精心挑选好冶炼坊的位置后,杨华开始了第一座炼铁炉的修建。

  他那个时代的冶炼工艺,根本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地方,幸好几个村子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工匠,借着众人的经验和他从基础科学推导而来的办法,整个过程虽然出现不少问题,但总算顺利完成。

  杨华将所有人分成三批,一批负责采煤,一批负责收集铁矿,另一批则建炉炼铁。

  最初的时候,由于工具的缺乏,效率简直低得令人发指,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炼出了第一炉铁。是的,虽然采用了煤炭作为燃料,但杨华仍没办法炼出钢来。

  科技的差距太大,除了拥有较为完整的基础科学知识系统,杨华的经验几乎为零,大量的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第一炉铁出来后,各种工具开始被锻造出来,铁锹、铁锄、铁铲、铁凿……一开始还依照原来的模样,后来便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渐改进,变得越来越实用。

  在充足工具的帮助下,炼铁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杨华终于可以腾出精力,留下一半的人手之后,开始了水泥的烧制。

  这个时代的沟渠和堤坝,由于没有适合的粘合剂,基本还是采用原始的多层夯土技术,长期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垮塌。即使是后世闻名的都江堰,也是采用竹笼装卵石的方法进行堆筑分水,需要一直进行维护才能保持其效用。真正的拦河大坝,还是要在水泥出现之后才能建成。

  虽然只是个小水库,不过在杨华的计划中,要充分利用水坝的功能,榨干其任何可资利用的潜能。除了蓄水、灌溉,以后还打算开发水能、养殖等一系列功能。

  所有的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有水泥的基础上。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