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没什么名的名家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还没从公孙龙的圈子里绕出来。

  公孙龙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什么白马非马、鸡三足、离坚白等等让人看起来荒诞不经的论题,偏偏在他嘴里能够自圆其说,还没什么人能说得过他。杨华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论述。

  在近代,因为华夏错过了工业革命的窗口,一度被西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遭受了上百年的屈辱。一时间,各种鄙薄华夏文明的言论纷至沓来,丢掉传统,全盘西化的叫嚣也不绝于耳。

  在这些言论中,便有华夏文明缺乏理性思维,不懂逻辑推理,所以才在最初的科技革命中落在了后面之说。

  表面看来,似乎让人无可辩驳,在独尊儒术之后,华夏文明虽然长期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血液里确实少了很多东西。

  可如果再往前追溯,却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

  这些流传千年的典籍里言之凿凿地证明,早在在西方之前,华夏文明便拥有了朴素的逻辑学,特别是其中的名家,对此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成果。如果再把老子、墨子、孔子等诸多派别的言论加进来,不论演绎、归纳还是推理、论证,都能找到充足的证据。

  当然,名家只是后人给予的称呼,现在的这些名家之士一般都被称为辩者,喜欢与人辩论名实等思辩类的问题,并以此闻名四方。

  名家本来可以开启逻辑学的大门,与当时西方的知名智者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他们已经撬开了一道裂缝,但其后却走进了诡辩之路,不再追求“辩明”,而是一味追求胜败。

  一时的嘴胜,却造就了千年的断绝。在名家身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个急剧变化的大争之世,各国只求国力强盛,在频繁的灭国大战中生存下来,不在此类的学说都无可避免地步入衰亡之路。

  名家虽然擅长论辩,而且很少有人能辩赢他们,但名声却一直不好,因为看起似乎对治理国家毫无用处。诸家在辩论上对它无可奈何,却极为鄙视他们,当然就更得不到诸侯们的看重。

  相比于因极端思想而被封杀的墨家、农家等流派,只顾逞口舌之利的名家也因“于国无用,于人有害”成为绝响,在秦汉之时便不见了踪影。

  在杨华看来,名家当然不是无用的,只是没有用对方向而已。

  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表面看起来似乎与治国强兵没什么关系。可基础的作用在于,它决定着我们思维的上限和下限,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基石。它就像植物的根一样,为植物地面部分的生长提供着水和养分,是其生长的源泉所在。

  公孙龙看起来正值壮年,若是有机会,自己或许可以让名家走出只在意成败的桎梏,引领走向正途,补齐华夏文化被掰掉的一片,少走一些弯路,避开一些耻辱。

  赵胜和公孙龙早已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杨华却在那里思潮澎湃,似乎终于找到了一点自己除了生存之外的目标。

  彩虹之美,在其七色共存,灿烂的文明又尝不是这样?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