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 曹操的邺城_曹魏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在邺城已经住了大半年,他现在对此地十分满意,只是看着四面没有城墙保护,多少有些不安,正准备下令修建城墙时,却又选择了放弃,因为想到了自己长子曹昂掌握的火药军,对于那种军队来说,城墙就是一个笑话。

  想明白了这些以后,曹操放弃了劳民伤财的去修建城墙,而是将精力转到了对付本地氏族上。

  打从许攸将这里不服的氏族收拾了一遍后,剩下的基本都是愿意投靠的,而拉拢倾向自己的,排斥不听话的,这种把戏对曹操而言,简直就是信手拈来一般容易。

  除了许攸以外,曹操手下还有一个十分适合干这事的人,那就是华歆,作为南方人,他收拾起北方的这些氏族自然不会手软,也区别于许攸一味的砍头政策,基本做到了赏罚分明,通过威压手段开始镇压那些老牌氏族,又通过利诱对一些中等氏族进行拉拢分划,总之华歆做的十分不错。

  本地氏族被稳住以后,荀攸也开始对民心进行笼络,如今邺城一改之前的仇视,时常发生的暴乱也逐渐被平息下来,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举起义旗反抗,随着一些下放到实质的利民政策实施,这些反抗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老百姓就是如此,更多的人愿意待在地头除草耕作,然后通过劳动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而不是拿着武器为了某些大义去拼杀,至于谁来统领这片土地,他们根本不关心,只要新的领主可以让他们吃饱,那么就是好领主。

  曹操依然在坚定的实行他的屯田政策,这项政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恢复生产,让百姓更早的安定下来,也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保障大军出征。

  正因为如此,程昱才会请辞了洛阳的事宜,北上来到了邺城,并且带来了从洛阳学回来的农耕技术,以及大量的化肥,如今北方的粮食产量已经可以预期。

  有这些老幕僚的参与帮助,一切政令自然得心应手,曹操为此也感觉无比欣慰,打天下在他而言算不得本事,真正需要竭尽心力的就是治理,目前来看,他觉得自己做的很好。

  现在境地内的农耕虽然遭受了几次天灾,但是也没有出现如过去一般的粮荒,这些年下来,饿死的人正在逐渐减少,既然能吃饱,自然也就会天下太平,所以此刻的曹操也确实有值得骄傲的本钱。

  想到这里时,曹操嘴角微扬,自己离开许都搬来邺城,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打脸那些总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蠢货,一旦整个北方都平定了,自己是不是也该更上一层楼了?

  封个异姓王什么的就不错,非常不错。

  许都如今的城令虽然是曹仁,但是荀彧却被留了下来,曹操觉得这样的安排十分恰当,荀彧作为天子的秘书,实为监管而存在着,这就让曹仁不可能做出什么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