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胸口,刘疑不禁心跳加速,有些手足无措,这事她是外行。

  第二天早上,刘疑挽发穿簪,终为人妻了,主动为李晔更衣,看着还没更衣的刘疑,李晔探头想去看,但是又怕不能过审,所以最终还是收回了目光。

  婚姻从来如此,实用是第一位。素不相识的两人走到一起结为夫妻,那就要手牵着手走完这一辈子。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李晔对裴贞一和刘疑她们也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尽快怀上他的种,在立嫡立长还是立贤这个挑选继承人的问题上,唐朝皇帝并不讲究,所以儿子必须多。

  李晔无意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这样能避免权力更迭的混乱,实现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压缩大臣和外戚的可操作余地,大大降低政变发生的几率,利于政治调理。

  但坏处也是明显的,嫡长不一定聪明贤良,可能体弱多病,可能脑子不灵光,前者不利于长期在位执政,后者不利于军国大事的正确裁决,在有组织化的官僚精英辅佐下,这虽然不是特别大的难题,但这容易滋生权臣以及导致某一势力在庙堂中占据绝对优势。

  还有一点,嫡长变昏君的可能性很大。太容易得来的东西,谁都不会珍惜,等到失去了才会后悔莫及。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有时皇帝与嫡长子的年龄相差不大,可能引发一些深刻的政治矛盾和冲突甚至家庭悲剧,古人寿命不长,生孩子也早,如果在位皇帝身体好,执政时间持久,嫡长子的继位时间就会很晚,这就可能出现嫡长子继位后不久就去世甚至先于父皇去世的情况。

  这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一是中央很快会再次发生权力交接,相应的就会导致一些重大国策的变化或者停止,同时可能会重新安排升降中央重臣和地方封疆大吏。

  如果新皇帝短命,朝廷就可能陷入更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这不但不能避免子承父业避免危机的打算,甚至反作用加强了这个危机,令皇位继承制度的功能失效,导致政治和平的期待落空,若为防止嫡长子意外去世,先皇就得准备第三代人,可这太困难了。

  到这也就能知道嫡长子继承制的另一个危害,如果皇帝在无子的情况下意外去世,则无人承继大统,挑选继承人的权力就完全落到了文官手里,以藩王继任的皇帝就有可能成为文官的玩物,大明户部尚书当初进京闹的那几档子破事不就因为这个么。

  何况在李晔看来,雄主明君不是后天通过皇帝大臣教导和下放地方参政锻炼就能培养出来的,储君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有些东西不是老师教会的,也不是别人能教会的,天姿很重要,有的人生来就是天命之人。

  “朕先走了,你和贞一别忘记去拜见淑妃和太后。”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