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章 群星陨落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西都六陷,天子九逃,皇帝出幸地方在唐朝是常有的事,所以柳璨等人根据前朝经验制定出来的计划很完备,整个计划的执行也是有条不紊。

  把后宫的烦心事忘到身后,李晔将身心都放在了这次出行上,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前后绵延十余里,从长安城出发,根据朝臣制定的路线,李晔最先抵达鄠县,鄠县是后世西安市鄠邑区,然后再向西经过周至,接着沿太白山往南,路过终南山后就到了洋州。

  洋州即后世陕西省洋县,李晔前世把陕西走了个遍,洋县更是多次经过,所谓城固和洋县只是县过县,过了洋县就是后世汉中市今世兴元府。

  在这个时代,洋州就是山南西道的北大门。

  望着关中平原的雪景,李晔精神大振,一路上把所见所闻都与比记忆中的陕西风情比对了一遍,,随驾大臣与文人们也诗兴大发,诗作也跟着多了起来。

  这个《酬某某鄠县再逢席上见赠》,那个《某某奉崔相公》,这个《送陆学士随驾兴元》,那个《望终南山赠兵部尚书刘丞相》,这个《送某某宣慰西川》……

  不但要写,写完了还别出心裁的呈送李晔品鉴,期冀得到天子赏识。

  唐诗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诗坛承袭宋齐梁陈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率先倡导摆脱宫体诗的诗人是王绩,王绩个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很是推崇陶渊明,个人作风直追魏晋风骨,诗作也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田园生活,流传作品很多。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这首诗就是王绩的代表作,整体上的诗风比较疏淡质朴。

  除了王绩,另外四位大佬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个大才子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真正使律诗定型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不过这个时期还是没有谁敢公开反对宫体诗,第一个说宫体诗垃圾的大佬是陈子昂,陈子昂推崇汉魏古诗,倡导建安风骨,以一己之力扫除了宫体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奠定了文化基础。

  往后的盛唐诗歌分为两个流派,一是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大佬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人。

  至于诗仙和诗圣,则是盛唐双峰并峙的绝世妖孽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真正的大成至圣。

  同时期的一篇盖全唐和吴中其余三士虽然也有名气,但远远比不上二位大宗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