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章 宦党火拼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晔已经掌控了李忠国的天威军,算上刘崇望和韦间的两万南衙军,加上刘季述掌握的三千神策军和七百禁宫武宦,杀杨复恭已不算难事,李晔随时能翻脸将其逐杀。

  难处在于影响和后果,李晔希望以不流血的方式让其离开朝廷权力核心,实在避免不了武装冲突的话,也应该以最低代价、最小规模、最快速度将事件平定。

  夺权之后,既不能把杨复光、杨复恭的党羽全都得罪了,也不能让刘季述等宦官认为皇帝忘恩负义,别人刚把你送上皇位,你转手就要杀别人,这不是卸磨杀驴吗?

  第三个问题在于,即使要杀,也必须杀得名正言顺,如果以莫须有罪名或者小事就将其处死,杨守亮、杨守贞等人肯定会在义愤之下对抗长安朝廷,不向中央进献税入,神策军将士也极有可能怒而哗变。

  毕竟杨复恭是杨复光的堂弟,杨复光多次出镇监军,中和年间也积极镇压王仙芝、黄巢起义。

  七年前,黄巢攻占长安,杨复光任天下兵马都监,总领各路军队,此人虽是宦官,但胸有大志,善抚士卒,先后争取了周岌、王重荣等节度使的支持,又诱使黄巢大将朱温投降,再邀请李克用南下镇压起义军,主持平定了黄巢起义。

  以战功获授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四年前突然得病死在了河中,病逝之时,全军举白,将士恸哭数日,由此可见杨复光有多得人心。

  杨复光死后,杨复恭当上了天下兵马都监,他能拿到这个职位,几乎全凭他兄长杨复光的遗留影响,神策军将领亲近杨复光,所以对杨复恭也就爱屋及乌,很是遵从。

  而且李克用和杨复恭的关系也不错,加上兴元、奉天等关中南部地区大都在杨复光、杨复恭的亲信手中,出于以上种种复杂因素,李晔非常顾忌,故而一直没有妄动。

  形势很严峻,政治很复杂,可以犯罪,但决不能犯错,一步错就是百步错,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晔在等,等杨复恭自己跳出来,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镇压平叛,说到哪里都有理。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杨复恭自己认识到朝野形势,学习田令孜主动辞官退隐,这样就能避免南北二衙火拼,实现光荣革命。

  不过自太宗开创玄武门之变的先例后,李唐在大明宫里血腥残杀就成了传统。

  先有太子李承乾谋反,可他忘了他爹李世民就是坐上皇帝宝座的,李承乾失败被杀。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在洛阳发动兵变,率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将武则天所在的集仙殿团团包围,威逼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只得诏令太子李显监国,又于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复国为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