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调教朱温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能一味用兵。”

  刘崇望也认为:“各道兵马云集洛阳待命,不少将士离家日久,思乡心切,如果持续用兵,调度轮休不周,军心难免生怨,万一再闹出一起庞勋之乱,陛下会留下骂名於青史。”

  中央意见不一,武夫都盼着打仗,文人却不想打了。

  朝廷高层很慎重,上林大学和国子监和首都舆论却很好战。

  就像后世的网友一样,中美双方在国家层面冷战交锋,默契的保持着克制和理智,两国的愤青极左却都喊着要灭了对方,美国网友排华,中国网友反美,双方都是群情激奋。

  但是真的打起来了,承受灾难的不是肉食者,遭殃的还是升斗小民。

  从杜让能和刘崇望这两个常务副皇帝的角度来看,能用嘴巴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动手。

  从李晔个人而言,这个事情也没什么不好决断的。

  从战略上来看,在李晔的强势打击下,中原各镇已是惊弓之鸟,只要朝廷措施得当,怀柔和武力两手并用,五年之内即可彻底荡平中原,恢复宪宗时代的全国统一不是难事。

  难的问题是什么,难的是人心。

  节度使这个制度,一开始为唐帝国开拓疆域数千里,难道不是好制度?

  李唐二百八十九年国祚,方镇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十个,造反割据的有几个?节度使、观察使、采访使、团练使、防御使成百上千人,造反的有几个,跟朝廷顽抗到底的又有几个。

  但是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演变为割据的代名词?

  仅仅是因为中央赋地方度支人事等各项职权于节度使一人?

  成德割据那么多年,王承元宁肯杀了兄弟也不肯割据,你很难想象到,这个家伙居然是王武俊的孙子,杀了田弘正满门重新举兵造反的王廷凑却是王承元最信任的衙内兵马使。

  还有王景崇,他在成德当政的时候,年年给皇帝上供,吐蕃人打来了,他还会调集精锐兵马从河北远赴长安勤王防秋,听兵部指挥,路费钱粮也全是自己掏,不找朝廷要钱。

  黄巢造反的时候,战死的藩帅刺史一大把,江西观察使曹全晟明知道北伐是死,他明知道自己打不过黄巢,但他还是要去,他偏要去,他就要去,最后全军尽数在泗水战死殉国。

  齐克让明知道去山东守不住,他还是要去。

  刘巨容明知道襄阳守不住,他还是要单枪匹马去上任。

  说他们割据,他们可以为唐朝献出自己的一切,说河朔三镇骄横,王武俊的孙子王承元比谁都忠诚朝廷,田承嗣的侄孙子田布宁肯自杀也不愿意割据,王景崇把李家当大哥。

  可是你说他们恭敬吧,李克用敢把段文楚千刀万剐。

  还有朱温,跟着僖宗的时候完全就是个大忠臣,坚决服从僖宗的一切指示。

  让打黄巢,豁出命来干。

  让剿秦宗权,克服一切困难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