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人才济济(二更)_农门科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是多才的状元郎,却谁都看不上,差点被武平侯打折了腿,却依旧坚持到了三十岁。在那年遇到了一个经营绣楼的寡妇,对其一见倾心,排除万难后,娶其过门,如今得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他的人生就是一代传奇。”

  “还真是非一般人。“

  苏青云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这个知府听着倒像是个不受世俗所限的性情中人。

  “依照这个知府大人的生平来看,他应当是喜欢真性情之人。”

  “这次府试可是人才济济啊,前三已经被人预定下了,我等只盼能喝点汤了。”

  “这话怎么说的,那知府大人难道还?”

  后面的话虽未说,但其中隐藏的意思,大家却是听得出来。

  “子钰兄多虑了,贾知府最是个公正之人,从来不行那等歪门邪风的。我这般说,因为这次,来汝宁府考试的,有三个名气很大的人,说了你就知道了。”

  “愿闻其详。”

  苏青云也跟着竖着耳朵听。

  “第一个是,汝宁府鹿鸣学院山长之孙鹿长歌。”

  “竟然是他,那是没错了。”

  鹿长歌,那还真是个名人,在汝宁府非常出名,都说其有乃祖父鹿鸣之风。

  鹿鸣何人,那是连中三元,蟾宫折桂的状元郎。

  而鹿长哥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三岁能诵,五岁能诗,十二岁就已经有了秀才之才了。但因为性子过于浮躁,被其祖父压在鹿鸣学院又读了三年书,到如今十五岁,方让其参加考试,就是想让其能够一路高歌猛进。

  第一轮,鹿长歌果然不负期望,是此次汝宁府的县试案首。

  “第二个是,余天策。”

  “这人我也知道,才气无双,就是霉运也无双。”

  余天策,也是个名人。

  十二岁开始参加县试,前面三场皆是第一名,过关斩将。没想到最后一场,考棚漏雨,卷子全毁了,没中。

  第二次,也是考到最后一场,考棚失火了,十几个人都被殃及,他也在其中。

  第三次,没来得及考试,家中祖父病逝,守孝三年。

  到如今,已经十七岁了。

  此次县试,到最后一场却是被旁边晕倒的考生给撞翻了砚台,污了卷子,好险挂了最后一名,过了县试。

  “所以,余天策的成绩,还要看他此次运气了。”

  众人听了,皆是跟着笑。

  “第三个是,陈北洲,金瓯县的案首。”

  “这人出自江南大族陈家,会来金瓯这样的小地方,也是慕名贾知府,想要拜其为师。江南陈家,一门三进士,这样的家学渊源,就等着连中小三元,能拜贾知府为师呢。”

  “你们说,这次汝宁府的府试,是不是龙争虎斗?”

  “的确是。”

  一边的苏青云听了,也是有几分热血沸腾。他觉得自己的血都热了,他喜欢这种感觉。此番府试,他依旧要夺冠,力压一众天才。

  他是学神,生来就是碾压天才的。

  在现代,他就没出过第一名。

  也就是在平和县那里,因为胡县令的良苦用心,他跌落了第二名。

  此番,他依旧要秉承现代的行事风格,答最完美的卷,将所有学霸天才踩在脚下,让他们望尘莫及,仰望于他。

  他有这个自信,也会以此为目标。

  他,只争第一。

  “嗝!”

  苏青河又吃了三个包子,一碗粥,终于是饱了,满足的打了一个嗝。

  旁边一个穿着绿色锦袍的男子,顿时嫌弃的坐开了几分。他看了看坐在苏青河旁边,举止斯文,面容俊秀的苏青云,眸光一动,笑着问道:“这位兄台也是来参加府试的吧,不知道县试成绩如何?”

  对此,苏青云倒是极为淡然,淡声道:“平和县,第二名。”

  那人听了,立刻问旁边的,“平和县?你们听说过吗?”

  “哦,这个我知道。平和县,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往年府试,能上的就那么几个,还是因为知府给县令的面子,不然全部落榜了,岂不是太难看了。”

  那人话一落,旁边的人立刻跟着笑了。

  “原来是来凑数的呀。”

  那人顿时笑眯眯的打量起了苏青云。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