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24章 大路朝天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所措了。

  作为仍旧处于后野蛮时代的草原游牧文明,匈奴人对于危险的预知,还是足够敏锐的。

  就如动物往往能更早预知危险一样,此时的游牧文明,往往也能对危险有更高的警惕性。

  而这一次,匈奴先锋之所以会陷入马邑之谋的包围圈,并非是其对危险的预知能力不够敏锐,而是这样的情况,还从未发生在匈奴人的头上······

  按理来说,马邑一带如此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形,就算是生活在后世和平时期的军事小白看了,也终归能纸上谈兵一句:嗯,这里是个不错的伏击地点。

  但这么浅显直白的地形特征,却并没有引起匈奴人的注意,难道真是因为匈奴人大脑迟钝?

  很显然,在当今已知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种,能有草原游牧民族这般敏锐的危险预知能力。

  道理很简单——生存环境越危险的生物,对危险的探知能力就越敏锐!

  而亚洲北部草原,可谓是这个时代的已知世界,生存危险性最高的一块区域了。

  可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危机四伏,生命脆弱的宛如一张纸片的地区,匈奴人却没对汉室的‘马邑之谋’,提起足够的警惕。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匈奴人的‘危险预案’当中,根本就没有‘落入汉人包围圈’这一项。

  就拿自然界中的动物来说,那些能提前预知危险的,往往是见识过、经历过危险的个体,根据过往的‘经验’,得出一个‘这个地方不能去’‘这个大猫不能惹’的结论。

  反之,若是没有见识过大猫的危险,就很容易出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况。

  对于生活习性几乎与兽类无异的匈奴人而言,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

  ——只有被步兵包围过的草原游牧民族,才会对‘可能被包围’的状况提起警惕。

  而在匈奴称霸草原,中原秦汉相替之后的这过去数十年,汉匈双方大小战斗数之不尽,从未有过任何一次‘汉人提前设伏,并成功包围匈奴骑兵集群’的按理。

  过往数十年,汉匈双方之间的战争,往往都是匈奴突然南下,掠夺汉室北方地区,百姓都被吓得往城池聚集。

  等匈奴人抢了个盆满钵满,心满意足的离开时,汉室中央的总动员才开始,但等支援部队北上,匈奴人又早就跑没了影。

  即便是那唯一一次‘汉军成功包围匈奴部队’的个例,也是以匈奴单于冒顿所率之大军,将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大军围困在白登山,而后被赶来支援的汉军主力反包围为前提。

  就算是那唯一一次,匈奴骑兵集群被汉军数十万大军反包围,冒顿也依旧率领部下十数万大军,成功从平城突围,逃回了北方草原。

  所以对于匈奴人而言,‘被步兵包围’这一种可能性,几乎就和‘被蚊子活活咬死’一样,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