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213章 燕代之忧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代王刘恒起兵十数日后,长安发出的军令,通过秦直道一路传递,终于送达了燕国都城:蓟(jì])县。

  接到军令之后,成为燕王不过数月的刘信赶忙召集了文武大臣,就长安送来的军令进行商讨。

  说是商讨,其实也不过是走个过场——长安下达的正式诏令,除非刘信相反,否则只有奉从这一种选项。

  而刘信之所以要召集大臣商讨,主要是就具体方案进行推演。

  成为燕王数月,刘信心中的激昂也早已平静下来;对于新的身份,刘信也有了更加冷静的看待和认知。

  与汉室每一个边境诸侯一样,刘信成为燕王之后,首先认识到的,就是燕国严峻的边防状况。

  根据太祖高皇帝时所留下的传统,边地诸侯非但要自掏腰包,承担抵御外敌的重任,还要按律供养长安中央。

  简单而言,就是刘信成为燕王之后,非但要为每年数以千万计的边防军费发愁,还要为年末上缴长安的‘贡献’绞尽脑汁。

  燕地作为汉室大北方,其农业产出虽较之于上代稍好一些,但也远在南方膏肓之地之下;正常情况下,平均亩产大抵维持在两石到两石半之间。

  虽然燕国封土辽阔,但山地、丘陵占据燕境一半以上;如果只凭借每年的粮税,燕国完全不可能做到一边吃撑边防部队,一边供养长安中央。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燕、代等国送往长安的贡献,其实就是表达诸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一个形式;只要诸侯没有得罪皇帝,那部分贡献最终都会被退回来。

  但即便会被退回来,那也有个先决条件。

  诸侯贡献,早已被太祖刘邦明文规定标准:侯国当年农税的三成。

  燕国的疆域,又是一条东西拉长,南北压扁的狭长领土;边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部分,与汉匈边界重合!

  而汉-匈边境西起陇右,东至燕国右北平郡,有将近一半的部分,都是在燕国边界。

  换而言之,不严谨的说,燕国承担的边防任务,将近汉室北墙防务的一半。

  这使得燕国为了保证边境防务,需要维持一支极其庞大的常备部队;而这支部队的一应支出,则都由燕国承担。

  在封王就国,来到王都蓟县之后,刘信兴致勃勃的翻看了燕国往年的农税,以及一应支出。

  最终,燕国严峻的状况,在激情澎湃的刘信头上撒下好大一盆冷水。

  ——自高皇帝是起,燕国就从未凑出过制度所规定的‘贡献’!

  燕国每年的税收,有近乎九成都被庞大到令人绝望的边防军费吞去;而制度所规定的的三成贡献,还都是历任燕王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积蓄,送到长安走个过场,然后原封不动得搬回蓟县,待等明年再送往长安···

  这还是边墙没有大战,边防军费没有‘超标’的前提下!

  要是匈奴人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