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三章各显神通_穿越明朝成天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免此次改革有不当之处,从而酿成大错。

  看完他的奏疏后,朱由校并没有发表任何建议,甚至脸上都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微微地沉思了一会。

  对于袁应泰这个人,朱由校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先不管能力如何,的确是个忠臣。在原史中,沈阳城破之时,他选择的不是趁乱逃跑,也不是屈膝于奴酋苟活,而是选择了自尽而亡,以示忠烈。

  或许在他自尽的那一刻,对于自己在辽东的所做所为也曾后悔过吧,也曾自愧过吧?

  朱由校心中暗叹一声,又拿起了丁启浚的奏疏翻看了起来。

  咦?

  其中所写内容让朱由校忍不住身子前倾,心中微震。

  有点东西啊。

  朱由校嘴角微微扬起。

  丁启浚所上奏疏其中内容其实和袁应泰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恪尽职守,及时调整,防患于未然,但是其中有一条,却是不同的,也是让朱由校感兴趣的地方。

  那就是防着辽东建奴。

  盐政改革了,盐场完全由租到的商人们自行生产,然后再由其他商人去到规定的地方去售卖,几乎不假朝廷之手,如此以来,朝廷虽省去了很多的成本,也得到了应有的利益,但是,朝廷对于盐的管控却减弱了。

  辽东军民依旧是大明的臣民,总不能不吃盐吧,要吃盐,便要到哪里去售卖,如此一来,便给了建奴的可乘之机。

  建奴不差钱,他们缺的只是粮而已,但是商人想要赚到钱啊。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建奴完全可以高出正常价格数倍甚至十倍的价格来购买。

  一个盐场所产的盐总是有一个定数的,将一部分盐卖给了建奴,所供卖给百姓们的盐则会减少,供需关系产生变化,百姓购盐所需要的价格自然会变高,这无疑是与朝廷改革盐政的初衷是向背的。

  本就在辽东苦苦挣扎的百姓们,盐业新政一来,更加雪上加霜,辽东的百姓们人心浮动,万一因此受建奴蛊惑倒向建奴,则更是最坏的结果。

  朱由校盯着奏疏久久没有再往下看,心中百转千回,思虑着应对之策。

  之前盐商想要私自贩卖给建奴,赚取暴利还需要偷偷摸摸的,改革之后倒好,完全不用了,有着朝廷的凭证可以直接在辽东贩卖。

  朝廷想要出台政策禁止?别闹了,商人重利,这是本性,禁止得过来吗?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其他地区贩卖盐的商人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偷偷向辽东的建奴售卖,以追求最大利益,所有商人争相效仿,到了那个时候,影响的就不止是辽东一地的百姓了。

  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被扰乱,将会波及整个大明境内。

  牵一发而动全身,治大国如小烹,古人诚不欺我啊!

  朱由校心中暗叹,这一项新政还没有完全实施下去呢,光想到的便是如此多的问题,将来还会有多少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