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6章 决胜_重生娘子在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的商人就没谁不想提高地位,商人们虽有钱,但地位一直很低,有时候为了保住生意还要巴结讨好官员,做奴状,不要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古代,这话适用,但也不适用,端要看怎么去解读。

  但有一点,大商人们要想真正过得好就得让家族子弟当官,而从唐时就有规定,商人不得科举。

  到大周中后期,通过高宗等皇帝的努力已经变成祖上一人为商,三代内不准科举的严律,大齐还未对这一点进行更改,但商人们想要提高地位的确很难。

  周家自然也一样,周家的孩子出生后一直到十岁才会被记入族谱,为什么?

  为了挑选出能读书的苗子,有这样的苗子家里就会把他送到旁支耕读人家的家里,或记为对方的儿子,或过继过去,依然随着周家本家生活和读书,周家也会给旁支些支助,他们只借用他们的身份科举,他们并不怕对方抢孩子或孩子不认他们。

  因为除了孩子的名字是记在寄养父母名下,这个孩子依然是他们的,生恩养恩都在他们。

  当年周德是周老太爷的唯一嫡子,周老太爷都咬着牙不让他上族谱,只等他年满十岁,确定他在读书上没有天分后才惋惜又庆幸的将他记入族谱。

  他们不求家中子弟一定要考中进士出来做官,他们只要他们考中秀才,让家族的地位上升一点。

  可以说商人们的目的从来不是做官争权,而是身份地位。

  周家如此,其他大商人也如此,而周家比较可怜一点,四五十年了,家里依然出不了一个读书人。

  不怪他们不努力,只怪科举太难了,而他们的身份很难请到好的先生,也很难得到好书,教育资源匮乏,心思又浮,自然出不了秀才。

  周数当年也被逼着读书过,对此有很大的心理阴影,他觉得周家血脉里就没有会读书的根,再努力也没用,现在既然有另一条道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要是不抓紧简直就是对不起自己。

  为了儿子,为了家族,周数觉得就是拼了他这条命也值得。

  周数满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怀跟着父亲去了王府,结果来给他们培训的侍卫长扯开一个笑容告诉他们,他们的第一个,也是永远的任务就是做好商人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们的性命和整个情报系统。

  然后侍卫长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合适的商人……

  从八岁就开始拿着钱倒买倒卖的周数看着侍卫长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商人……

  很多年后,周数给大齐带回来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却一直平安的在西洋各国间游走,成为一个有名的大商人,回想起今天的培训,他认真的感叹道:“我一直是一个商人……”

  所以一直很安全。

  此时洋人们并不知道只是一场小儿打架就引发了这一系列的后果,如果说齐浩然俘虏佩德罗,剿灭其两千海盗,俘虏五百六十人在当下是重磅炸弹的话,那么四个月后回到祖国的洋人们发现陆续出现的精美琉璃制品和钟表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宣战。

  因为钟表和琉璃制品少,他们每人也只分了一两件,所以回到祖国后自然大力度的推销,将价格炒得很高,而等他们将东西卖出去,国民才发现了东西的好处时,市场上却陆续出现了精美的琉璃制品和钟表,和他们的一样,甚至种类更齐全,选择性更大,虽然也很贵重,但依然有不少人花大价钱购买。

  他们之前的宣传全都为大齐商人作嫁衣裳,这让没有货源的洋人们气恼不已,早知道当初就不该拒绝齐王妃,只入手一两件,他们花费了半个多月开辟的市场一下就叫汉人给占领了。+.+4+4+p+q+.+

  重生娘子在种田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