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七二、臣意彷徨听圣断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曾经参观过流求的织场,巨大的场房之内,数十台流求织机整齐排列,发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便是用来带动这些织机的被称为“蒸汽机”的东西,也是声音如雷。在这种嘈杂之下,什么文思诗兴,都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可织出来的布、绢、绸缎,既快又好。

  同样是因为这个的缘故,罗织坊的坊主与雇请的织工们生计并未因为不需再织盐袋而有所好转,他们织的产品,较之流求的更华美精致,却比不过流求锦价格低廉。在赵景云的走访之中,这些坊主抱怨极多,甚至有人恨不得烧了贩卖流求锦的店铺。

  最初他们还利用行会与之抗争,凡售卖流求锦的店铺便不与之交易,迫使其不得贩卖流求锦,而只卖临安自产的绸缎。但是这种抗争在极短时间内宣布失败,流求有足够的货物来填补他们“制裁”所造成的空缺。

  面对未来,他们都是极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

  罗织坊只是众多饱受流求货物冲击的产业之一,象是铁匠,象是木匠,象是石瓦匠,甚至连瓷器在玻璃器皿的竞争之下也失了部分市场。大量的作坊关门,雇工失业,店铺倒闭。

  最初之时,罗景云对这种情形忧心忡忡,他去过流求,虽说未曾留在流求,但心中对流求却是颇为向往。可是他如今却发现,流求的繁荣,却是建立在大宋一些产业的萧条之上的,淡水越是繁华干净,临安便越是破败肮脏。

  他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结果,他毕竟是宋人,若让他选择,他宁愿大宋恢复到以前模样轰轰烈烈地灭国,也不愿意在流求无声无息的紧逼之下气力衰竭而亡。

  时间仓促,他还未深入到临安附近的乡村去亲自走访,不过自他人口中得来的消息,他知道这些乡村情形更不容乐观。

  因为流求大量收购大宋生丝、棉麻等东西的缘故,临安附近粮田面积明显减少,一些豪商,不知从何处得来的银钱支持,大片大片地收购田地。部分百姓在他们的强取豪夺之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土地——很可能只是低价贱卖,然后便成了这些豪商的佃户,负责在原先属于自己的土地之上,替他人耕种,所种的依然不是粮食,而是桑麻与棉花。

  能成为佃户庄客的尚属幸运,大多数失了田地者,便只有四处乞讨。

  便是临安城,也见着不少这般乞讨之人,户籍已经无法约束他们,他们成了所谓的“流民”。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然而,赵景云又本能地感动,只要流求存在,这种趋势便无法避免。他心中惶惶,实是不知何去何从,想来想去,在临安之中,他可以求教的,便只有魏了翁。

  魏了翁与他曾有师生之谊,就象李仕民言必崇真德秀一般,他当初最钦佩的便是魏了翁。想到此处,他收拾好自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