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婚后无二_五十年代结婚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最先发行的是粮票、布票和油票,每月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发放这些票。

  其实就是人口日渐增加,而生产力不足,市场满足不了人口的需求,如果不加以管控,恐怕会越演越烈,从发行的票制上来看,国家资源最紧缺的应该就是粮食、油和布。

  苏榆家的户口本上只有三个人,妙妙每个月的粮票分配很少,倒是有一些奶粉票,去买的时候不光要票还要相应价格的钱数,两样缺一不可。

  京市是国家制度最早执行的地区,看着手里的粮票,苏榆有种想珍藏起来的冲动,摸了摸质感,也还不错。

  限量购买东西就是比较麻烦,每天炒菜都不敢放油,想吃油炸的东西更是别想,分到的油票必须要计算着用。

  幸好提前存了些,每周日回去带一点,日子不必过得紧巴巴。

  别人家可就不一定了,说起这个来都是苦笑连连。

  “前段时间我还说想买块布给小伟做身衣服呢,这一晃眼,买块布都要算计着,给豆子做了小伟就只能穿豆子去年穿剩下的,这孩子皮实,旧衣服这里补一块那里补一块,简直没眼看,我今年夏天就不做新衣服了,怎么也要给小伟做两身。”

  典型的宁肯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附近几家人因为有韩尚的提醒也稍微好点,没油的买了油,没粮食的买了粮,但孩子每年都在长,衣服鞋子就要跟着换新的,这是没办法避免的。

  物资紧缺,苏榆有想着改良一下纺织机,还专门找赵秀娟她妈去纺织厂看了看,里面的织机确实都很老旧。

  “怎么样,可以改良吗”赵秀娟妈是纺织厂的车间主任,常听女儿说跟她玩的好的苏榆如何如何厉害,这次人家找来纺织厂,说是研究研究织机,赵秀娟妈激动万分,如果真可以改良不知道能节省多少人力。

  苏榆是和高峰张知瑾一起来的,高峰去找人了解情况,苏榆和张知瑾一起来看织机。

  “可以改良,”苏榆点头,又问张知瑾:“你觉得呢从哪方面着手比较合适”

  “可以加点梭口,就是打纬这边比较难办,这样一来整个机器都要改动,还不如重新设计一台。”张知瑾明显更专用一点。

  其实苏榆想改的是动力系统,这个时代的织机还是柴油作为动力,走进一点可以听到很大的嘟嘟声。

  或许可以看看里面的动力转换情况,是否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能量浪费,转轮的速度增加一倍的话,是不是每个小时织出来的布就是以前的两倍长。

  车间的纺织工大多是女同志,苏榆站这儿看了一会儿,活不算重,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