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天蠁古琴_侠道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一曲终罢,幻境消失,只留几许绕梁余音。

  “师伯觉得怎样?”

  算百纪在听曲过程中神态安详,笑意浓浓,现在听完后却板着脸道:“琴是好琴,曲是好曲,可惜被你糟蹋了。这《平沙落雁》是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描绘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前面还好,后面硬生生被你改成鹏程万里觅封侯了,琴音铿锵如雷,壮志豪情,你当是小登科呐!”

  “嘿,师伯您要求太高了点吧,我是一名二八年华,正值青春的小道士,怎么可能会有逸士之心胸?”

  “那就别弹《平沙落雁》,换成《江山美人》多好,要不然《笑傲江湖》也凑合啊。”

  白庸汗颜:“江山美人……师伯,您身老心未老啊!”

  “胡说什么,老夫身子还健壮得很,身活心也活……什么乱七八糟的!全被你弄迷糊了。”

  算百纪挠了挠自己的大光头,着牢骚转身离开,最后留下一句:“记得拿给你妙音师姑看看,若不然,当心事后被穿小鞋。”

  其实不用算百纪提醒,白庸也有同样的打算,他因为喜欢音律,所以同音律一脉的妙音师姑关系不错,也正是由于关系不错,对方不会跟他客气,而妙音师姑在诸多乐器中最喜欢的就是古琴,一旦事后得知白庸获得了天蠁琴却不拿来“孝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

  虽然妙音师姑平日里的脾气都很随和,可一旦跟音乐沾上了关系,就会变得异常固执,在师叔辈里也是出了名的,据说当年东方易也曾因为擅长箫乐而被拉着一同演奏了三天三夜,在那以后避之如虎。还有人说东方易之所以常年在外而不回玄宗,就是为了躲避妙音师姑。当然,这就有点夸张了。

  不过妙音师姑眼下并不在太虚界,而是在正州的玄音洞府。这一洞天福地,是当年的乐圣龟年子开辟的。玄宗自第一代“玄”证道成圣后,又有乐圣龟年子、茶圣竟陵子相继证道。

  乐圣师承“玄”的一脉,习《太上道德经》,走太上忘情之路,他的道,是寻找能令他感动的音乐。据《玄宗年纪》记载,最后,龟年子在正州的襄子山寻找到了天之乐,留下了一滴泪后证道成圣,随即就在襄子山开辟出了玄音洞府,称其为最能聆听到天之乐的地方。

  因为是洞府,不是门、不是派、不是宗,所以仍隶属于玄宗。因此,大凡擅长音律的玄宗弟子,都会时不时地到玄音洞府修行。

  太虚界有直达玄音洞府的挪移阵,不过那需要用大法力才能运转,肉身境的武修基本上是别想了。白庸不想浪费法晶,也不想劳烦长辈,直接用灵丹拐了一只丹青火鹤,作为坐骑向玄音洞府飞去。

  像师叔伯们那样直接化光飞行,对现在的他而言是天方夜谭,别说化光,就是普通的飞行也支持不了多久。因为白庸只修炼肉身,没有修炼对应的内功,也就是指在精气神中只练精,没有气和神。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