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八章 装甲列车_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支那的战火与纳巴硝烟让中国远征军再度名扬世界,洲战场苏德两军都在不约而同的积蓄力量,美军则在组织重兵意图在西非登陆,包抄德国非洲军团隆美尔的狐狸窝。

  放眼太平洋战场,日军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和美军决一雌雄,在印度日军攻印军团在乘胜追击高歌猛进,在密支那十余万中国远征围着第六师团的三万余人在猛敲猛打,而在纳巴却是中国远征军万余孤军身陷敌阵拼死阻敌。

  当欧洲战场趋于平静的时候,日本人却在此时上蹦下跳忙得不亦乐乎,对此宋雨航看得十分清楚,日军的摊子显然铺得过于太大了,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印度战场、缅甸战场,以及各个占领地的守备部队,日本人在严重的透支兵力和国力,日军的整体素质和作战实力在飞速下降,日本的资源和工业实力根本不允许日军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宋雨航敏锐的意识到,日本人的战略部署犹如一环扣住一环的链接,一旦其中一环出现了问题,很可能会引发战略层面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想打开缺口,眼前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远征军主力在密支那围歼第六师团后需要立即完成整补恢复后勤补给,然后急兵猛进,在纳巴之后的金敏山脉下的金敏平原上迎击田中新一率领的增援部队,利用金敏平原的地理发挥机械化装甲部队的优势,给予日军致命的一击。

  而促成这一切的主要条件就是山地步兵师能否挡得住日军东来的田中军团的攻势,然后在死死的将日军拖住,给机械化主力部队创造从北线穿越包抄地时间差,宋雨航的胃口很大,如果能够吃下或是击溃来源的日军主力,那么他就等于一役解决了自曼德勒以西所有日军的主力,为下步东进仰光或是出兵印度进攻希科马或英帕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满是泥泞废墟,遍地弃尸的密支那城内,浑身湿透满身泥浆的中日两军在做最后地较量,形态各异残破不堪的尸体和折断的刺刀,摔碎地枪托,牺牲的烈士仍然保持着热血怒张时候的表情,这是一场民族与民族之间意志地较量,一方为了报仇雪耻誓要斩尽杀绝,一方在绝望中拼死挣扎。

  而在纳巴城外的无名高地上,中国士兵蹲在简易的防炮洞或散兵坑内,忍受着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每当炮火延伸之后,中国士兵都会在哨声地指挥下迅速进入阵地。

  远在重庆黄山官邸的蒋介石此刻可谓是坐立不安,十几万国民政府最精锐的部队身陷缅甸,由于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中断了通往前沿的公路,身为军人式政治人物,蒋介石在军事指挥方面是有一定的造诣地,他清楚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的巨量物资是个什么概念。

  一旦补给中断,密支那久攻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