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六、操之说法_上品寒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义却是难明,闻知陈使臣妙解佛理,曾得高僧支遁、竺法汰赞誉,天幸陈使臣出使长安,未亡人愿顶礼请教。”

  说罢,那身着雪白衽露袍的苟太后起身离座,袅袅行到陈操之的独坐榻前,双膝下跪、两手伏地,峨峨高髻几乎触到陈操之的跪曲的膝盖——

  陈操之赶紧离榻,跪拜还礼,抬眼看时,却见那苟太后丰腴的面颊微红、眼波欲流、胸脯起伏,陈操之暗生警惕,心道:“这是自称未亡人的佛教徒吗?怎么一副欲念横生的模样!看来我还得以佛法点化她,莫要沉迷于淫欲,嗯嗯,教化说服一个皇太后,也胜造七级浮屠了。”

  《人本欲生经》是东汉末年安世高所译,安世高是安息国王子,出家为僧后遍历西域诸国,最后来到广州,是小乘佛经的首译者,相比后世的鸠摩罗什和玄奘这些译经大师,安世高译的佛经颇为晦涩难懂,若无高僧大德讲解,实难了解经义,陈操之在瓦官寺曾读过竺法汰的师父漆道人道安注释的《人本欲生经》,当下执一卷经文,向苟太后、苟皇后还有皇太子苟宏细细讲解——

  “人本欲生经者,照乎十二因缘而成四谛也。本者,痴也。欲者,爱也。生者,生死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滞于三世,飘萦于九止,绸缪于八缚者也。十二因缘于九止,则第一人亦天也。四谛所鉴,鉴乎九止,八解所正,正乎八邪。邪正则无往而不恬,止鉴则无往而不愉。无往而不愉,故能洞照傍通,无往而不恬,故能神变应会。神变应会,则不疾而速,洞照傍通,则不言而化。不言而化,故无弃人;不疾而速,故无遗物。物之不遗,人之不弃,斯禅智之由也。故经曰:‘道从禅智得近泥洹。’岂虚也哉?”

  这是释道安的《人本欲生经注序》,苟太后姑侄自然是听不懂,陈操之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一一讲解,又杂引《华严经》、《四十二章经》、《杂含经》、《八师经》、《圆觉经》来阐述《人本欲生经》的经义,诸如“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犹如日月不着空”、“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又如“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

  那苟太后起先眼波浮动,不安本座,但陈操之的确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感染力,说佛法深入浅出,又专门说些妇人爱听的因果报应、福报劝惩故事,又以佛谒警醒,诸如“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吾用畏是故,弃家归林薮。”——

  苟太后听得惕然心惊,渐渐的收起不敬心,肃然端坐听法,那七岁的皇太子苻宏也颇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