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高力士的第一道诗题!(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文帝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毫无疑问,在文化繁荣的大唐朝,诗文同样非常重要!

  在如今开元盛世下尤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写诗!

  因为盛唐这数十年来,考进士考的便是诗赋。

  有志于仕途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打磨着自己的诗才,即便无心做官,如“襄阳孟夫子”(孟浩然),因为诗好,即便归隐在山野,那也不影响他“风流天下闻”。

  在玄宗一朝会做好诗,就好比是明清会写八股文,在民国留了洋,在现代九门功课同步学、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翻到烂——不愁以后不能出人头地。

  陈成不想带兵打仗,争霸天下;

  也不想学会绝世武功,叱咤江湖。

  他觉得他来大唐朝走一遭,只要把他脑海中的那些后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写出来,并把原作者的名字改成他自己的名字——就足够名扬四海,一生富贵了!

  去参加科举的话,自己这才“九岁”的年龄似乎太小了,等年龄够了,层层选拔又太繁琐了.

  唐玄宗的千秋节宴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宴席上同样要比写诗,只要自己写的诗是最好的,最后再拿出一两首千古绝唱,不愁引不起李隆基皇帝老儿的注意。

  主意打定,陈十一郎嘴角露出奸诈的微笑,就等着楼上高力士公公出今天的第一道题了——

  不错,现场比诗,肯定是命题作文,要不然大家都在家里准备好了过来怎么行?

  场中的杂技演员们全部退场,乐队规模也缩减了一半,宫人们进进出出,迅速布置场地——作诗的人一张席子起码还是需要的。

  这是今天的第一轮比试,也是给在场的官僚家属中的年轻人一个展现自己才学的机会,上到二十来岁平日无所事事、玩鹰斗犬的青年,下到梳着角辫儿甚至牙牙学语的孩童,都可以参加。

  场地前后被分为四个区域,通俗地被称为“上上”、“上”、“中上”、“中”四块,离“则天门”最近的那一块自然是“上上”位,那里甚至有红漆案几、名贵的宣纸徽墨可供使用,而到了离“警戒线”和洛阳平民百姓最近的“中”位,就只能席地而坐了。

  大唐朝经常举办科举考试,考试的仪程宫人们也是驾轻就熟,“考场”很快就布置妥当,这是“局促”的洛阳,如果是在西京长安,在规模宏大的“花萼相辉楼”中举办科举考试,那场面才叫真的壮观呢!

  第一轮暂且不知现场青少年们学问高低,就按照年龄来排座位。

  陈十一郎还没到十岁,比那些吃奶孩子大不了多少,勉强被分到了第三等级的“中上”位落座,但他并不太在意,神情淡定,甚至有点小激动。

  同样来凑热闹的柳绘小娘子就不那么幸运了,她只能“屈尊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