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2章 王昌龄:春天在哪里?(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王昌龄、陈成先后插科打诨,王维的感伤减了不少,这时候也振作起了精神——

  他从年少成名以来,向来是百战不殆的,也就当年御前作诗,被陈十一郎侥幸胜了而已。

  “敌方”各下了一城,这一轮他还不发威,有点说不过去吧?

  朱熹那一句暗合了隐逸情怀,正是王维的拿手好戏。

  抖抖衣袖,信手拈来!

  王维的第三首诗诞生!

  众人倾耳,唱的是: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清香寒更发,朱实山下开。(发、实都是入声)

  “好!”小陈不管王老师吟的是啥,看人家那副认真的样子,就知道肯定要喝彩的。

  “摩诘这次跟我们动真格的了!”王昌龄也是抚掌大笑,看得出来这首作得的确很好!

  以前,王质进入深山,斧子把都烂掉了,也不知回来;

  可是,他在深山的那几百年中,人间不知几度沧桑——

  只有那山下的茱萸,就和他离开时一样,自顾自地开放,而且越是寒冷,越发清香。

  果然,一回到自己擅长的套路中,王维老师深不可测的模山范水、以景如画的功力就发挥出来了!

  他曾在《济上四贤咏》中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说他们“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如果不是官场凶险,王老师自己也是追求心志高洁的人,就好像当初他在御前写给张九龄的那首《献始兴公》的诗里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现在,他写的“凌寒独自开”的茱萸,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有意图效仿王质那样的人,进入深山是为了修仙得道,而王老师,就是喜山爱水,希望能在归隐中得到一种平静。

  管他春夏秋冬,管他红尘是非,我便孤芳自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了!

  这两句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可以说既动人又自然,而且诗外仍有无穷意蕴,可以引人遐想。

  怀古、写景、言志,一起来!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小陈每每听到王老师吟出这种句子,总是惆怅没能常在其门下,好好学习。

  这句听起来又很有小陈在二年级时经常背诵的,另一位当做宰相的王老师——王安石老师的名篇《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知道王安石老师有没有参考王维老师的诗句。

  只可惜,轮不到小陈接王老师的这句诗,要不然把王安石老师的名作改改,接在王维老师的后面,应该可以令人叫绝!

  “有幸”续王维金句的,是王大叔。

  王昌龄见王维动真格的了,自然也不敢怠慢,非常端正认真地续了两句。

  得到诗句的刘昭阳也不敢怠慢,唱道:“

  清香寒更发,朱实山下开。

  欲暮黄鹂啭,半夜春风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