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9章 破局与破家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道”公路的开工。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果不出预料的话,年后就开始苗头呈现,这一席卷全球的大灾难会不会涉及到中国,是张汉卿很关注的。

  曾经,那一个时空,因为中国的孱弱,它甚至连欧美商品的倾销地都算不上。现在,中国经济有了起色,却也不要受到太大干扰为好。而且以张汉卿的学识,中国甚至有机会在其中因祸得福。

  远未到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的中国,经济活力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如何最大程度地吸纳外国的技术和人才为我所用,如何尽快地使中国劳动力、资金动起来,避开此次危机,是他即使在朝战期间也在思索的。

  当然结论早已有了,那就是建设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

  基建投资历来是拉动内需的主力军,这在后世已经屡试不爽,当然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不过在此时空,由于中国是在满清的落后基础上建立的民国,交通建设可以说是一团糟,如果不是奉系的异军突起给了中国挣了些脸面的话。放眼全国,除了东北几省,像样的公路没几条。

  鉴于这种情况,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副总理潘复在张汉卿的要求下起草了《中国国道计划》,要求在三年时间内,在国内的一线大城市之间建设完成至少双向六车道的柏油公路;

  在五年之内,连接各个省会城市的双向六车道柏油公路要铺设完毕;

  在十年时间内,有条件的省份要建设完成连通省内各县城的公路铺设;在二十年之内,县县通汽车。

  当然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沥青换成混凝土,初等公路升级为高等级公路,但那是将来的事情了。提前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将来的城市建设也就少一点拆迁折腾,社会付出的代价也小一些,至少在目前,征地远没有后世来得复杂。

  至于劳动力,就更简单了,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力。之前是空有一身力气不知做什么,现在国家政|府有办法,于是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光是公路建设的投资,足以让上千万人有活干----必须考虑到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极低,修路还是要靠肩扛手运。

  还有几乎不花钱的少量劳动力,必须算在内。日俘和日侨,就是极好的。

  这四万多熙熙攘攘的人群第一天就住在租界边苏州河旁边的几幢仓库内,他们的大件行李已经几乎丢失殆尽,随身带着的金银和值钱的家当被没收上缴国库----仅这一项,人民政|府即获益百万元之多。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裹着仅存的一点毛毯或者麻袋,度过了在中国最凄惨的一夜。

  但是天亮不意味着境况好过一点,不知道从哪里刮来的风声,据说中国少帅指定安排这拨人的头目叫张宗昌,那可是著名的“混世魔王”,杀人不眨眼,连日本人都听过他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