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8章 化敌为友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不是一些历史大势屡屡变为现实,他也不会如此担心于直、奉之间的白热化较量。天幸有他,堪堪避过了第一次直奉大战的大败,为中国保留了力量。但是谁又能想到,前期积攒的力量会不会变得更加凶猛?

  人民军、奉军都处在急速扩张的阶段,这个时候,因为新兵的大量加入,相当部分的学员出身的基层指挥官还没有多少人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指挥系统因为延伸的关系处在适应期,如果发生战争,战斗力反会不如扩张之前。

  在张汉卿的力促下,关外奉军开始了仿照人民军序列的改编,关内诸元老正在观望。看起来这只是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装备部四大部的变化,却比之旧式军队有本质的区别。

  比如政治部,这是卫队师、第一师特有的产物,后来推广到全部人民军。它对军队的好处是看得见的,坏处也是明显的:因为它能够控制住主官对于军队的私人掌控,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旧两种军队的分界岭。

  比如参谋部,甚至比政治部的出现更早。清末民初的军队只在师和混成旅以上设置参谋长,而且阶级较低。是在张汉卿的努力下,参谋长的地位才有了渐进式的提升。因为参谋长地位的提升,张作相才水涨船高,能够与手握重兵的孙烈臣、张景惠、后来有吴俊升并驾齐驱。

  张汉卿的卫队旅成立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不单单因为它是一支私兵。在张汉卿的影响甚至决定下,本来不该有的旅参谋长、团参谋长都有了,连营都设有参谋。

  参谋长不但取代了传统的参谋处长对于司令机关的负责,张汉卿还在一年前规定了参谋长为同级部队的首长,所有作战命令必须有其附署才能生效。

  这样,有参谋长制约、有政治部主官监督,一支军队的主官很难再有演变成军阀的机会。再加上后勤部全权负责军需,装备部掌握着最前沿的技术和重要的武器分配,前线的主官唯一能做的事只能是钻研打仗技能、提升指挥水平。

  这样的组织架构,对于张汉卿牢牢控制人民军的领导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各部、各指挥机关各司其职,也为各自提升军事技能打下深厚的基础。奉军及人民军能在近阶段各战场风云无两,与这种先进的制度有莫大关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奉系可以为我独尊了。要知道军事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数字相加,人多有时也会误事:君不见火烧赤壁、官渡之战和前秦东晋之战?没有谁敢断言兵多一定胜过兵少!

  通过总政治部设在各地的征兵处初步调查结果,在四个月的募集兵员中,共招收符合要求的适龄青年将近三十万人,大大超过了原本的计划15万8千多人。

  人民军及奉系并没有给予军人多优厚的待遇,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