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5章 利好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华南、华中也开始进行,在历次作战中屡出贡献的第1师、第4师还被奉命扩充为三旅9团的“精锐师”,相比较传统的两旅四团制的标准师,2旅6团被称之为“加强师”。

  奉军同步进行,几位大帅起家的第27、28、29师都扩为“精锐师”,为奉系下一步的军事动作储备力量。

  因为有余钱了,张汉卿决定从苏俄添购榴|弹炮生产线,这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引进来源了。因为牵引式汽车的顺利出产,结束马背人驮的历史渐已成为可能,少了后勤掣肘,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榴|弹炮将成为人民军和奉军下一步装备的对象。

  之所以可行,是因为苏俄已经完全扭转了局势。

  在9月初,以苏俄、日本和苏俄支持的远东共和国的三方代表在长春举行会议商议远东休战。由于日本拒绝从北库页岛撤军,建议在大连会谈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于是9月26日谈判再次中断,日本企图借助前高尔察克将军基德里赫斯新的白卫“政|府”驻留在滨海地区的企图也遭到失败。

  10月25日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开进海参崴,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白匪军的武装干涉被粉碎。至此,远东共和国实现对西伯利亚地区的统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1月15日远东共和国与苏俄合并后,苏俄遂改称“苏联”。

  奉系控制下的中华民国是第一个承认苏联的国家,这归功于张汉卿的“高瞻远瞩”。中苏双方都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中苏边境成为世界同期最安定的地区之一,也是奉系真正免于两面作战、集中全力防守日本的开始。

  而新任关东军司令的尾野实信大将在上任之初便不得已将哈尔滨驻军撤回南满铁路,使中日局面回复到日俄《朴茨茅斯条约》签约之初的状态。

  苏俄军队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在短短四年时间内完全打败数以几十万计的各个方向上的干涉军,客观上说,沙俄留下的军事家底是重要因素。

  要知道虽然工业生产能力远逊于英法德国,在一战时他们却也生产出11000门榴|弹炮!奉军搞了六年时间才拥有刚刚超过1000门大炮,而且是只有75MM的小口径!

  不过沙俄当初的穷兵黩武也让国内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此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连续七年陷于战乱,在此期间,两千万人死亡,还有三十万人投降到波兰。光在内战时期,就有一千五百万人死亡,包括至少一百万的红军和五十万以上的白军。

  国家经济几乎崩溃,再加上1920年和1921年的旱灾更是雪上加霜。疾病也横行,仅1920年就有三百万人死于斑疹伤寒,更有数百万的平民死于双方的互相屠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工业产量只有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只有三分之一。

  更宝贵的是人才:在此期间有一百万人逃离俄国,到远东或者波罗的海诸国,他们被称为白俄,其中又有不少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

  张汉卿及时通过苏俄驻沈阳领事向其国内传话:奉系政|府愿意用苏俄紧缺的粮食、药品来交换他们即将多余的大炮,并期望获得其75MM的榴|弹炮生产线----这是他们即将淘汰的,它们将通过新疆、蒙古与东北进入各地。

  这是双方都获利的好事,两家一拍即合。

  如果顺利,用不着明年,今年底就能实现现有全部整编师的炮兵团部署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